“洗邋遢”是打扫卫生的意思。“年廿八,洗邋遢”是广东人的传统习俗,意思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天将家里打扫干净,普通话说法便是“腊月二八大清扫”。在粤语中,“邋遢”表示污秽、肮脏的意思。除此以外,“洗邋遢”还有将一切厄运、霉气等不好的东西统统随垃圾扫出门的意思。这天需要全家上下一齐动手,一则去旧迎新,二则可以把家中的秽气清除。
习俗起源
洗邋遢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据说它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朔到商周时期的“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古籍《吕览法》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秘奥造宅经》也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清代的《清嘉录》更提示“腊将残,择宪书(指历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以上不仅说明中国先人已知污秽、尘沫与疾病传播之间的关系,而且随着对“勤于除尘”重大意义的深入理解,已将腊月除尘(音同陈,意同邋遢),大大提早到送灶神的前一日。
历史传说
家家户户搞卫生,一般都选择在年廿八,据说因为这一天是灶君上天报告玉皇大帝一年来人间生活情况的日子。各家各户便约定成俗进行彻底的大清洁,让灶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便是“年廿八,洗邋遢”的由来。
准备工具 :
两块干湿抹布(一块用于擦玻璃,一块用于擦窗框和窗边)。
稀释的玻璃清洁剂。
可伸缩的长柄刷子或擦窗工具。
塑料盆。
喷雾瓶。
抹布或废旧毛巾。
安全梯(如果需要擦高处窗户)。
吸尘器(用于吸走窗槽内的积灰)。
制作清洁剂 (可选):
在水桶里加入温水,然后加入适量的洗洁精或白醋,搅拌均匀2。比例一般是1小碗洗洁精或白醋,10小碗水。
擦窗户的步骤 :
先擦内侧 :用湿抹布蘸取清洁液或直接使用湿抹布擦拭玻璃内侧,避免留下水渍。
再擦外侧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长柄刷子或擦窗工具,站在地面上从上至下刷洗玻璃外侧。
擦窗框和窗边 :用湿抹布蘸取清洁液擦拭窗框和窗边,再用干抹布擦干水渍。
清洁窗纱 :如果窗纱可拆卸,拆下来用水冲洗干净;如果不能拆,用清洁剂喷湿后擦拭。
清洁窗轨 :用软毛刷或小刷子清理窗轨内的灰尘和杂物,再用湿布擦拭干净。
最后擦窗台 :用湿抹布擦拭窗台,确保没有水渍残留。
干燥窗户 :
完成刷洗后,用干净的抹布或废旧毛巾把玻璃擦干,尤其是窗框四周,确保没有水渍残留。
注意事项 :
擦拭时要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避免污渍留下痕迹。
使用清洁剂时,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在玻璃上留下残留物。
对于高处窗户,使用安全梯或登高工具,并确保梯子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有效地清洁窗户,使其干净透亮。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是指农历除夕(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晚餐,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并共度农历新年。年夜饭是迎接春节到来的压轴大戏,是每一位中国人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刻。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代表着收获、幸福,寓意着欢乐、吉祥。
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南朝梁宗懔曾于《荆楚岁时记》记载年夜饭的场景:“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即是逢岁晚,家家户户准备肉类和蔬菜(肴蔌),守岁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饮酒,吃团年饭。
民俗起源
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这就叫“过年”。
而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