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判破裂之日起,李峰就不准备跟对方结善缘了。
抱着最坏的打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吃掉35军,将绥远完全的纳入手掌心中。
对方手上是三个步兵师,一个新整编的骑兵团。
在荒漠草原地带,骑兵代表着机动性。
有必要针对其骑兵团动手,瓦解对方的机动部队,令其陷入极大的被动。
孙德胜已经召来心腹,低声部署:“按照李副司令的布防图,去打听付无义骑兵团里,有哪些人手头拮据、急需援手的。我们暗中接触,许以好处,让他们为我所用。”
“至于其他军官,以重金拉拢。”
“再不济就扣押他们的补给线,把补给物资给我拉回来。”
对方深入到九原周边布防,后勤线摆在骑兵师的面前,想制约他们,还是很简单的。
李峰只需要盯着每次物资运输的机会,安排骑兵出击,扣押物资,足够让骑兵团喝西北了。
另一路王天珩先部队一步到了九原,一步没停,连口水都没喝,先来司令部见长官。
这小子铁了心弃暗投明,最近这段时间也非常安分。
浪子回头,这份魄力倒有几分本事。
“让他进来吧。”
李峰坐在司令部内,盯着绥远的地图,绥西方向的部署情况已经了然于胸,35军在哪布防,后勤线之类,已经摸的清清楚楚了。
这就是即时战略视野的变态。
不需要侦查,无需情报,就能获知对手的布防情况。
一张布防图价值千金,到了李峰这里,可能只需要一点点眼力,浪费一点点时间。
“报告,大汉团上校团长王天珩,见过长官。”
王天珩挺着大脑袋歪头进入房间,大个子像一堵墙。
当伪军的时候还有肥肉,加入李峰麾下后,严格训练,执行军垦,浑身上下多了很多干练。
“坐,我听说你家在绥西挺有背景,家里长辈也很有威望,35军在绥远盘踞多年,树大根深。利用你家族的优势,给我挖一挖他的树根。”
“长官,这些年付军长在绥远军垦,疏浚河道、开垦荒地,确实让绥西百姓得了实惠。”
“寓兵于农,确实有几分本事。”李峰佩服的说道。
“不过呢,既然知道对方怎么做,你王团长不需要多思考,照着对方的路子走就行了。把你手上的大汉团,以及绥西的民兵收纳起来。他能搞一个35军,你为何不能搞一个大汉军呢?”
听到这里,王天珩一脸激动,明白了李峰的意思。
“多谢长官栽培!”
“长官栽培,个人表现,我相信以你们王家在绥西的背景,做军垦修水利,比他付无义更吃香,你的祖父被当地人尊称为河神,让你来主导绥西局面,最合适不过了。”
之前王英的事情,已经让李峰上心了。
这一家子靠老爷子发迹,那王老爷子独立开了 5 条大干渠,还开挖了 270 条支渠,干、支渠加在一起,总长度达 4000 多里。
靠着水渠灌溉,迅速成为了大地主,拥有田地无数,这年头有粮便有底气。
能轻而易举的拉起几千人马,既代表了王家的财力,也代表了对方的影响力。
不妨把王天珩推到明面上,跟付无义去竞争,在对方坚固的根底上,挖一个盗洞出来。
此刻王英在日本人手上,跟着千田少将去了华北方面军,混迹在北平、津门之间,兜售加料的北疆牌香烟,利润达百万乃至千万。
所需的鸦片,就是由王家开垦的上千亩耕地内种出来的。
从利益上来讲,李峰跟王天珩家族之间,已经有利益纠缠了。
对方的本质是商人地主,有利合作,自然上心。
但也要小心谨慎,需要充分榨干对方的家底,为自己扩军所用。
给了王天珩两个任务,其一,迅速扩兵至5000人,将大汉团扩编为大汉旅,所需的军火装备,可从绥远军工采购。
其二,找关系从金城采购一批20毫米高射炮、高射机枪。
机会给他了,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能不能撬动家里的资源了。
王天珩从司令部出来后,直接往五原去了。
对晋升旅长这件事很上心。
本身也想练出一支精兵,能够争夺绥西的大权。
机会难得,必须把握住啊。
对方刚出去不久,陈勇敲门进来,“司令,刚刚收到骑兵师的消息,逮住了35军骑兵团的物资,正拉往九原城来。”
“好啊,好消息,安排骑兵接应。”
一大批粮草直接进了九原城。
何祝国、马湛山两个骑兵师出动,向西沿乌拉山、乌梁素海方向布防,抵近35军的驻防范围。
不是愿意把骑兵团拉到李峰的眼巴前吗,那就安排三个师摆在你骑兵团周边,狠狠的封锁住。
连一只鸟都让他飞不过去。
夜幕降临时,35军骑兵团驻地一片狼藉。
团长刘春芳踢翻半桶馊掉的小米粥,骂骂咧咧:“他娘的!说好的10日一补给,现在15天了,连马料都得掺沙子喂,老子生怕士兵把马料给抢着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