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柴燎壁,烟达九霄;?
钟鼓震川,声动八荒。?
百僚执笏,虎贲列霜刃之寒;
万国衣冠,驼铃载昆仑之璋。
告成碑立,星文镌贞观之治;
封土云台,罡风卷瀚海之疆!
绵延七日的祭天封礼终告圆满。玄色仪仗如墨龙蜿蜒,自泰山之巅逶迤而下,浩浩荡荡的开赴社首山祭地。
礼官依古制“除地为墠“,以赤璋礼南方、以玄璜礼北方,五色土垒就方坛,玄圭玉璧陈列中央,祭祀后土皇地只。钟磬齐鸣间,檀香袅袅升腾,众臣祈愿着风调雨顺、社稷昌隆。
李世民龙体微恙,连日大典已显疲态。秦浩适时进言,将原定两日的祭地禅礼精要整合,压缩为一日吉时行礼,另设三日庆典延续盛况。
诸侯执玉帛朝见,万国使节捧方物来贺,宫廷乐师献《秦王破阵乐》,鼓角铿锵震彻云霄,尽显大唐的风华。
见四海宾服、歌舞升平,李世民龙颜大悦,欣然下诏:“刻石纪功,立碑铭德!“又传赦天下,开琼林御宴,宴赏群臣与万国使节。
莫道秦皇汉武事,?
朕开日月换新章!?
若问苍穹何所赐??
不祷长生祷岁穰.......
愿以泰山千丈雪,?
润得人间万石粮!
封禅盛典的余韵如洪钟长鸣,震颤着大唐的万里山河。长安街头巷尾,百姓们眉眼间尽是扬眉吐气的自豪,行路时昂首挺胸,连寻常的话语都带着三分底气。这场空前的盛事,不仅是皇家威仪的彰显,更让每个大唐的子民都觉与有荣焉。
原定于封禅后开展的月余地方巡幸,终因圣体欠安而搁置。李世民望着女儿关切的眼神,喟然笑道:“乖女儿,此番封禅耗资巨大,怕是把你那小家都掏空了?可还觉得值得?“
长乐眉眼含笑,脸颊泛起红晕:“父皇乃千古以来最有资格封禅的圣君,更是史上唯一未因封禅受到百姓怨言的天子。纵使倾尽了家财,女儿也甘之如饴!“轻抚小腹,又轻轻叹了口气,“只是正则说我子嗣不旺,我还不信,倒是媚娘近日诊出了喜脉。“
李世民闻言顿时吹胡子瞪眼:“这成何体统!正妻尚未如愿,他倒先宠幸妾室?“
长乐娇嗔地白了父亲一眼:“父皇莫要操心这些家事了,女儿早已不是懵懂的少女。确实是我身子弱,能有阿元、阿月一双儿女承欢膝下,已是天大的福气。何况两个孩子聪慧过人,深得人心,我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提及外孙,李世民神色稍缓,颔首道:“只可惜我大唐无异姓封王的先例,以正则的功绩,本该封王...“
话音未落,长乐急忙接话:“父皇,他本就淡薄名利,只求能安心经营云中的产业。况且追随他的人皆忠心耿耿,父皇仍如此信任...“
“罢了罢了。“李世民抬手止住女儿,眼中满是慈爱,“这些朕都明白。丽质不必多言,朕与正则多年相处,岂会不知他重情重义?只是稚奴...“说到此处,眉间泛起忧色,“这孩子体弱,既承袭了朕与你母后的旧疾,如今忠儿夭折,至今尚无子嗣,实在叫人忧心。“
长乐握住父亲的手,语气坚定:“父皇宽心,待回长安后,夫君在京任职,定能全心为太子调养。以他的医术,必能妙手回春!“
李世民长叹一声,眼中燃起希望:“但愿如此,但愿如此啊...“
-----------------
热风卷着砂砾撞在牛皮帐上,夷男裹着貂裘,却仍不住的颤抖,枯槁的手指死死抠着床头的铜铃,每喘一口气都像在拉扯锈蚀的铁链。
帐内弥漫着浓烈的艾草与腐肉的气息,烛火在穿堂风中明灭不定,将三个候命的身影投在毡墙上,扭曲得如同恶鬼。
“拔灼。”夷男突然暴喝,浑浊的眼珠迸出精光。正盯着自己新打的鎏金腰带的拔灼浑身一激灵,差点把腰刀撞在铜火盆上。
夷男挣扎着撑起身子,“唐军是淬火的精钢,咱们是融在雪地里的冰水,硬碰硬,连渣都剩不下!”
突利失攥着弯刀,偷瞄大度设,那铁塔般的汉子却像尊木雕,连腰间的骨朵都懒得多看一眼,拔灼大言不惭:“父汗放心,等儿砍了李世民的脑袋,用他的皇冠给您当尿壶!”
“蠢货!”夷男突然暴起,抓起酒盏砸了过去。酒盏擦着拔灼的耳边飞过,夷男剧烈咳嗽着瘫回榻上,指甲深深掐进拔灼手腕,
“赢了,就求和收兵去踏平回纥立威;输了,立刻往北迁徙,哪怕是到了北海!十年内...决不能让唐军看见薛延陀的帐篷!”
突利失望着兄长自大的笑脸,指甲几乎戳进掌心,可汗的位置父汗之前是答应传给自己的,“只要等唐军把这草包打残...”盯着拔灼腰间晃动的金印,心中发出毒蛇吐信般的嘶响。
五日后,当清晨的霜花爬上牛皮帐绳时,夷男的尸身已经僵硬如铁。拔灼一把扯下悬挂在帐顶的九旒白纛。“点齐十万铁骑!”他将金印狠狠按在羊皮战书上,“定襄城的城墙,该换薛延陀的狼旗来压一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