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创,根据西山省一个大山里的真实故事改编。
一个采药的孩子失踪了,五十年后,有人在山里遇到他,居然还是失踪时的少年模样,以为遇到了鬼,吓的得了一场大病。
三年内,村里的人经常在山里遇到他,有胆大的与他交谈,问他去了哪里,为什么不回家。
他只是笑了笑说:“家无双亲,心无牵挂,回来报恩,狐狸莫杀!”
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本书三百万字以上,都市与修真界的故事大约一百万字,仙界一百万字,神界一百万字,至于番外,看书友们的支持与反馈了。
仙界篇每天至少三更6000字,切换成幽默搞笑风格,请各位书友点个关注,加入书架,多提意见!
————————————————————
唐逸轩背着草篓子,手拿药锄,去西山打草顺便采点药。
高山上,常年雾气弥漫,湿滑陡峭,村人一般都是去附近的小山。
大山上野兽多,山高坡陡,村里摔死的,受伤的多了,就没人敢去了。
开学他就要读高三了,读高二的时候借的钱还没还清。
村里的首富王大麻子,借给他爹唐中信5000块钱。
说好的两年还清付利息,不到一年就开始要,还不上就用他家的祖屋抵账。
他家的祖屋年久失修不值5000块钱,是看上了那块宅基地。
祖屋背靠小巫山,五十米外有一个月牙塘,进村的主要公路就在月牙塘的坝上。
当年在生产队挖塘坝的时候,唐逸轩的爷爷奶奶就被欺负。
在他家的房子前挖水塘,直接把出门的路给断了。
无奈之下在水塘的两边各修理了一条路,为了出去种地方便。
唐逸轩的爷爷是单传,生了唐逸轩的爸爸一个儿子,到了唐玉轩这一辈还是一个子。
被村里人欺负惯了,没人拿他们家当盘菜。
村里很多人出去打工赚钱,不少人发了财,唐中信也跟着别人出去过。
嘴笨眼皮子死,没有手艺,只能在建筑队出大力当小工。
农忙的时候要回家收种,邻村带班的故意不让他走,走了就扣工钱。
打了半年工,就发一点生活费,扣了一个月的钱,余下的到现在都没给,唐中信再也没出去打过工。
王大麻子刚开始也是带着几个人干小工,这个人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他脑子灵活,会见风使舵,很快被工头看中。
拉着工头喝酒,工头给他出主意,让他买个面包车,从农村往城里拉小工,给各个建筑队送人。
一个人扣他们20块钱,来回接送10块油钱。
建筑队按市场价,每人140一天的工资,经理每人提10块,工头提10块,他提20,再挣10块钱的车费,到小工手里还90块钱。
建筑队一个月开一次工资,他可以先垫付或者压着小工的,那样双双都得利。
劳务市场的人滑头磨洋工,每天要现金,价格低了不干。
王大麻子给他们送的小工比劳务市场低20元,经理工头都有好处。
工人大部分都是一个村的,好管理,干活不耍滑,每个月准时给结账。
开始的时候王大麻子自己垫一部分钱,慢慢的开始压工资。
这一个押你5天,那一个押你10天,建筑队队给他把账清了以后,他把欠的钱再发给工人。
连续几个月把账结清了,又都是十里八村的,亲戚连亲戚,基本都认识,就不再怕王大麻子压钱了。
有了信誉,一个月一清账,王大麻子不用垫一分钱,每天挣1000多。
赚的多了,王大麻子又包了一些小工程,9年的时间就赚了几百万,全镇首富。
钱多了就惜命信风水,以前穷的时候也不想。
王大麻子看上了唐中信家的祖屋,在唐中信出去打工的时候,找到邻村的工头合谋下套,让唐中信拿不到钱。
然后装好人借钱给他,目的是讹下唐家的祖屋。
唐逸轩想着这些事就心口憋闷,今天采不到人参就在山里过夜,七天还不上钱,祖屋就没了。
今天运气还不错,采到了几颗山精,一个十几年的灵芝,可这些也就卖几百块钱。
趁着今天运气好,翻过这座山,去对面的山看看。
那里基本没人去过,说不定会有好东西。
爬到山顶,看到对面一座更高的山在云里若隐若现。
自己爬的这座山常年云雾缭绕,看不到对面,没想到前面还有大山。
山货肯定更多,他心中期盼着。
山上青苔遍地,视线看不到两米,他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下走。
两座山的上空黑云密布,越积越厚,缓缓的向山谷压下来,山的南北方就没有黑云,非常奇怪。
轰隆一声炸雷响起响,几道粗细不同的闪电打在山谷的一个洞口。
一个红色的三尾狐狸愤恨的撑起尾巴挡住闪电。
一道闪电劈掉了两条尾巴,血肉模糊,异常凄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