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刘姥姥

作品:破晓之明:天命之烬|作者:叶语馨|分类:玄幻|更新:2025-05-02 21:08:19|字数:8290字

那不是寻常市井老妇的神态,是岁月千叠之后留在脸上的“信得过”。

有那样的人在,桌上的酒才叫年。

而这,才是他要请的“人”。

黄昏将至,叶府中庭已设下了临时长桌,红漆案几成排,灯笼高挂,四角缀着流苏,在风中轻轻晃动,映得四下如春意浮动。

炭火炉一字摆开,明灶明火,铜盘上早有切好的鱼肉禽蔬,一盆盆码放整齐。原定的三道酒席被叶语闲临时取消,换作自取自烤的“火边宴”。

前院、后院、书院里的少男少女、公子小姐、管事药师,甚至连厨房下人也都被叫了出来,在各自的位置落了座——没有太多规矩,按的是习惯、性情和缘分。

香菱身穿绣梅红袄,坐在叶语闲下手,张罗着人端汤倒茶。贾宝玉陪在黛玉身旁,一左一右,两人一个扶火、一个摆筷,倒也配合默契。

刘姥姥却是被请到了主位旁边。她一身布袍虽不华贵,但坐在那里却不怯场,见人就笑,开口就活,一张嘴来,仿佛酒都不用喝,气氛已然热了三分。

“哎呀你这肉片切得薄了,等一下烤得干巴巴的。来来来,咱大葱卷点肥的,才叫香!”

“宝玉公子,咱这烤茄子你别只翻不蘸,刷点料……哎哟,这孜然洒得比诗还含蓄,哪有味儿啊?”

“姑娘你手别抖,竹签不是针灸,穿过去就行,别寻味儿!”

这一席饭,笑声不断,灶火烧得噼啪作响。炭火在铜炉中红透,香味缭绕着人情,直窜上屋檐下的灯笼。

叶语闲坐在中间,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切,手里拈着串烤豆腐,眼中却掠过几分久违的安静。

人,围在火边;戏,未开而情先起。

他忽然生出一种奇怪的错觉:这桌前的众人,好像真的是一家人。

不是朝中交接的门生,也不是奉命而来的幕僚,更不是某个副本世界临时拼凑的“攻略队”。

他们是人,有喜,有病,有饭吃,有戏看。

那种微妙的感觉,在这炭火与孜然的香气之间,被一勺热汤、几句打趣、一个大笑不变得浑然天成了。

在大明,自然是没有“春晚”这种东西可看。

但叶语闲如今也算是“有钱人”家的主人了。哪怕他自己不怎么张扬,金陵的王府也知道这位叶大人地位不凡,便主动牵了头——请了个戏班子,年三十晚上在叶府唱堂会。

在旧时规矩里,这样的堂会是年终惯例。戏班唱完这一场,就算封箱,解散回乡,过年了。

众人酒足饭饱后,便移步至前院的戏台。

这戏台本就建在叶府庄园一隅,规模不大,却也是砖木精作,架梁稳固,足够容得下三五折戏剧上演。这个时代的娱乐不多,听戏是头等大事。除此之外,还有说书、杂技、戏法,能唤得几声叫好便算热闹。

叶语闲自然不打算自己登台。但话又说回来,在这年头,官员上台唱戏的,也并不稀奇。

最有名的当属民和县那一位,唱了一折《打渔杀家》,结果一夜传遍三省。唱的是戏,活的是人。

这一晚,几出热戏轮番上阵。折子虽短,唱腔却正。等到戏班正式谢幕、准备收箱之时,叶语闲忽然起身,望向主座旁的刘姥姥:

“刘姥姥,我听说,您会几句评戏?”

刘姥姥正往嘴里抿着一口茶,闻言一愣,随即笑着摆摆手:“嗨,也就是会唱那么两句罢了。您真要想听,我就给您现个丑。”

叶语闲眯着眼笑:“评戏嘛,唱的就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有个小戏,叫《贱骨头》,您听说过吧?”

刘姥姥一挑眉,嘴角含笑地开唱:“那就叫了一声叶大人你别耍嘴呀——”

“我要是耍嘴,我是个棒槌。”叶语闲接得干脆。

刘姥姥顿了顿,笑得打了个颤:“后头这几句再唱下去,可就是占您便宜了。”

叶语闲挥了挥手:“哪来的什么‘叶大人’不‘叶大人’的。今儿过年,您就当我是您的外孙吧。”

刘姥姥看着他,忽然眨了眨眼:“那……既然是我这外孙儿——”

叶语闲点点头,眼神温和而郑重。

刘姥姥也不再推辞,理了理衣襟,站起身来,往戏台中间走了几步。她抬手一摆:“那我就唱一段《花为媒》吧。”

叶语闲立刻朝戏班后头一招手,唤来乐队:“伴奏,跟上。”

锣鼓轻响,丝竹渐起。刘姥姥站在台中央,身形不高,却一开嗓便字正腔圆,唱腔沉稳里带着韵味,一板一眼,竟叫全场静了下来。

叶语闲没留在观席,而是默默绕到戏台的侧面。

那里人少,无人注意。他站在一方角落里,背后是台柱投下的影子。

他静静地听着,直到刘姥姥唱到“红花配绿叶,自古有姻缘”那一句时,眼前忽然一热,泪就悄然落了下来。

那不是被戏文打动的泪,而是多年积淀、藏在心底的某种情绪,在这一刻忽然松开了。

他喃喃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破晓之明:天命之烬》,方便以后阅读破晓之明:天命之烬第54章 刘姥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破晓之明:天命之烬第54章 刘姥姥并对破晓之明:天命之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