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青龙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3 08:07:48|字数:30696字

"该重写《伤寒论》注疏了。"甘草老者提笔蘸墨,砚台中映出万里晴空——那里有新生的"甘草星"正在升起,柔光抚过每一味曾躁动的毒星,如国老调和诸药,天下太平。

————————

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六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6g) 石膏碎,如鸡子大(18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2.溢饮。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证治机理】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乃外感风寒表证。表寒证并见烦躁,当系阳盛之体,外受风寒,寒邪较甚,表气闭郁较重,致使阳气内郁而化热,热无宣泄之径,扰于胸中则烦,烦甚则躁。此证为表寒里热,而以表寒为重,故法当发汗解表为主,兼清里热。《金匮要略》以本方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郁化热之溢饮。风寒束表,水饮溢于四肢,则身体重痛或浮肿,饮邪郁而化热则烦躁。二者病症虽异,但同属外感风寒,里有郁热之证,故皆用本方以异病同治。

【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开宣肺气,因用至六两,则开泄腠理,发汗散寒之力尤着,为君药。桂枝辛温,解肌发汗,助麻黄解表;石膏辛甘而寒,清解里热,并透达郁热,同为臣药。麻黄得石膏,辛温发表而无助热之弊;石膏得麻黄,大寒清热而无冰伏之虞。杏仁善降肺气,与麻黄相伍,宣降肺气,肺气宣畅,腠理疏通,可助表邪外出;生姜、大枣合用,调营卫以襄解表,和脾胃以资汗源,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既缓辛温峻散之力,又防石膏寒凉伤中,且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之常用方。

本方麻黄发汗解表,兼能利水消肿;桂枝温阳化气,生姜温胃散水,皆可助麻黄发汗行水。麻黄、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石膏清泄溢饮郁热;姜、枣、草益气和中,运化水湿。全方发汗解表,宣通腠理,开鬼门以发越水气;宣畅肺气,调水道以利湿化饮,故亦治溢饮有表证兼里热者。

【配伍特点】寒温并用,表里同治,重在辛温发汗。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3章 大青龙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3章 大青龙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