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白头翁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3 08:09:06|字数:9446字

寒露前夕,王守仁带众人登上汴河堤岸。老医师指着远处收割的稻田:"看那稻穗低垂之态,便是脾土运化之象。"秋风掠过时,白术忽然展开褐袍,袍内竟绣着《脾胃论》全文,金字随稻浪起伏明灭。

茯苓采来野菊编成花冠:"秋菊禀金气最全,可制醒脾枕。"她将花冠抛向空中,野菊瞬时分解重组,化作绣着河图洛书的药枕。白蕤银枪轻点水面,激起涟漪现出子午流注图:"明日寅时服药最佳,此刻气血注于肺经。"

张明远在河边演练八段锦,惊起白鹭成行。秦皮以青丝为线,引着鹭群排成手太阴肺经走向:"禽鸟应节气而动,人亦当效法自然。"正说着,白术已将患者晨起咳出的痰液封入玉瓶,瓶中浊物渐渐析出痰湿、燥热两层。

是夜医馆举行"脏腑灯会"。黄连黄柏化作青铜灯树,十二经脉以萤火标记;茯苓用菌丝织成脾脏灯笼,可见运化水谷的虚影;秦皮的肝灯通体碧绿,灯面映着藏血疏泄的图景。白蕤的银枪挑起肺形灯,灯内竟有二十四节气轮转。

王守仁手持心灯缓步而来,灯焰忽明忽暗:"心为君主之官,用药如用兵,贵在平衡。"灯影交错间,张明远忽觉膻中穴微热,数月来的忧思竟如雪消融。再观灯火,已见各脏腑光影流转有序。

重九登高日,张明远背着药囊行至汴京郊外。野径旁白头翁花开得正盛,白蕤虚影在花丛中忽隐忽现。书生采药时忽听林间有呻吟声,循声见樵夫抱着红肿右足——正是湿热下注之象。

"可用黄柏三钱配苍术..."话未说完,怀中《普济方》突然发烫。黄连黄柏自书页跃出,青铜剑光直指患者阳陵泉。秦皮青丝随风而至,在足踝织就护络网。张明远怔然片刻,忽然领悟王守仁临别所赠"医者意也"的真谛。

暮色中书生回到医馆,见王守仁正在炮制新的君臣佐使。老医师将徒弟采回的白头翁投入药碾,碾槽里银光流转如星河:"今日始知,四气五味便是天地人伦。"

————————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治机理】证由热毒壅滞大肠,深陷血分,伤及血络所致。热毒熏灼大肠,深陷血分,伤及血络,故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下迫,则肛门灼热;热毒阻滞,肠道气机不畅,则里急后重;热毒伤津,故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毒炽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解】白头翁味苦性寒,善入大肠血分,清解大肠热毒,凉血止痢,为君药。臣以苦寒之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厚肠。秦皮苦涩而寒,清热燥湿,兼以收涩止血、止痢,为佐药。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苦寒之中含凉血之功,清燥之内存收涩之义。

【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50章 白头翁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50章 白头翁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