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防风通圣散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3 08:09:29|字数:5886字

防风闭目沉思,忽道:"此乃过用苦寒所致脾阳受损。"他取来干姜三钱、大枣五枚,"请甘草大人改奏《建中赋》曲。"

琴音变换的瞬间,白术周身泛起暖黄光芒。滑石趁机将玉净瓶中的薏苡仁投入三焦,桔梗则奏响宣肺调水之音。当最后一缕赤雾消散时,众人发现大黄正偷偷给麻黄输送真气——原来他先前强攻里热,已暗伤肺卫之气。

月圆之夜,十二药灵齐聚当归阁。防风展开新绘制的《杏林境防御图》,在少阳经位置新增连翘、黄芩双哨所,太冲脉旁筑起白芍、石决明了望塔。

"此次教训有三。"防风轻叩案几,"其一,表里同病需分缓急;其二,攻伐之剂必佐扶正;其三..."他看向正在给大黄包扎伤口的白术,"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需得刚柔相济。"

窗外,药田里的防风草轻轻摇曳。其花穗呈伞形花序,正暗合"诸药为臣,各司其职"的配伍之道。正如《医宗金鉴》所言:"防风通圣散,治风热壅盛之仙方",唯有深谙阴阳相济之理,方能于寒热错杂间寻得生机。

————————

防风通圣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一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现代用法:作水丸,每服6g,加生姜3片,煎汤送服,每日2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

【证治机理】证为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所致。风热之邪在表,正邪相争,以致憎寒壮热;风热上攻,则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咽喉不利;内有蕴热,肺胃受邪,故见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口苦口干、便秘溲赤。至于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亦为风热壅盛,气血佛郁所致。治当疏风散热以解表邪,泻热攻下以除里实。

【方解】麻黄、防风、荆芥、薄荷发汗散邪,疏风解表,使表邪从汗而解;黄芩、石膏清泄肺胃;连翘、桔梗清宣上焦,解毒利咽。栀子、滑石清热利湿,引热自小便出;芒硝、大黄泻热通腑,使结热从大便出,四药相伍,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火热之邪,易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伤正,故用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并监制苦寒之品以免伤胃。煎加生姜和胃助运。《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云:“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剂.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本方为治风壅盛,表里俱实证之代表方剂。

【配伍特点】汗下清利合法,分消表里邪热,养血益气扶正。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62章 防风通圣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62章 防风通圣散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