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苏子降气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3 08:10:41|字数:10102字

众药灵齐喝一声,各展所长。紫苏子降气旗搅动中焦气旋,半夏的姜汁灵气如网罗痰饮,厚朴的理气尺疏通阳明经,前胡的改良药性宣散肺郁,当归的血气滋养冲任,肉桂的地火温煦命门,甘草的金光调和诸药。沙盘上的三焦模型剧烈震动,《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经文在虚空浮现。

李时安突然取出嘉靖年间御医薛己的《内科摘要》,将其中"苏子降气汤加沉香案"的灵气注入沙盘。下焦将熄的地火遇此灵气,竟化作《医林改错》所述"肾间动气",沿着督脉升腾而起。沙盘中焦的枢机之地,渐渐形成《吴医汇讲》记载的"气化如轮"奇观——清气上升润肺,浊气下降归肾。

辰时日光透窗而入,沙盘景象终归平静。上焦痰浊化做晨露滋润肺络,中焦气机如磨盘运转有序,下焦地火稳燃不熄。紫苏子收旗而立:"此非独降之功,实乃《医宗金鉴》'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要义。"半夏鬓边的玉簪浮现"标本同治"四字,正是严用和在《济生方》中强调的治痰原则。

厚朴丈量着恢复通畅的阳明经:"某家今方悟李杲'脾胃为气机枢纽'之真谛。"当归将血气经络图收入锦囊:"《妇人大全良方》警示,若遇经期患者,需减肉桂而加阿胶,此谓'因人制宜'。"甘草老者抚须而笑:"《本草纲目》云老夫能'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今日方见其妙。"

药匣中的肉桂忽然红光内敛:"《本经逢原》嘱老朽用量宜慎,若见虚阳浮越..."话音未落,沙盘命门穴处的地火突然分出细流,沿着带脉温煦双足,正是《张氏医通》所述"引火归元"之象。李时安将炮制好的药材按君臣佐使之序排列,药气在空中结成太极阴阳鱼,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至理。

————————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 川当归去芦,两半 甘草爁,二两 前胡去芦 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 肉桂去皮,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人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3g,大枣1枚,苏叶2g,水煎服)。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咳喘短气,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证治机理】证属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之喘咳。上实,即痰涎壅肺,肺失宜降,故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下虚,即肾阳不足,不能纳气化饮,故见腰疼脚软、动则气急喘甚、肢体浮肿。本证虽属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痰涎壅肺的上实为主。治当降气平嘴,化痰止咳,兼顾下元。

【方解】紫苏子质润而下降,善于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君药。半夏,化痰降逆散结;厚朴降逆平喘,宽胸除满;前胡降气祛痰止咳。三药相合,共助苏子降气消痰止咳,是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肾阳,纳气平喘;当归既能治“咳逆上气”(《神农本草经》),又能养血润燥,与肉桂共增温补下元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宣肺散寒,共为佐药。大枣、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本方为治上实下虚之嘴咳的常用方。

本方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原名“紫苏子汤”。宋.宝庆年间,此方加入苏叶,更名为“苏子降气汤”而辑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得增。《医方集解》载本方“一方无桂,有沉香”“温肾力减,纳气力增”。

【配伍特点】降以平上实,温以助下虚,肺肾兼顾,主以治上。

【方歌】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嗽喘,亦有加参贵合机。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02章 苏子降气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02章 苏子降气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