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定风珠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5 15:21:49|字数:19800字

麦冬持《辨舌指南》近前:"三日前舌绛如猪肝,现转为淡红。"她以银刀轻刮舌面,"《形色外诊简摩》载'舌现微白苔,胃气始苏',然苔呈地图样..."

阿胶杖头点向药柜:"当添玉竹三钱,合《温病条辨》益胃汤法。"胶香氤氲中,患儿舌苔竟以肉眼可见速度弥合。

龟板观舌下络脉:"《舌诊研究》谓'细络隐现主营血渐充'。"他取晨露调珍珠粉,"今夜子时敷此,应《外科正宗》'珠粉生肌'之理。"

鳖甲解开患儿襁褓,见角弓反张之态已缓:"《临证指南》叶桂案'风熄则筋柔'。"他刺劳宫穴试反应,"昨日需深刺三分方有痛觉,今浅刺即啼。"

牡蛎观患儿手足:"《幼科发择》云'蛔虫纹退则惊风止',甲床血色已复三成。"他将煅牡蛎粉撒入米粥,"当遵《饮膳正要》'糜粥自养'。"

麻仁捧出柏木溺器:"《景岳全书》谓'小便利者,阴气未绝'。"他观尿液由赤转淡,"此乃《伤寒论》'小便色白,热已除也'。"

五味子嗅溺器酸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酸苦涌泄为阴',现气味转淡..."他忽见患儿矢气,"《温病条辨》'得矢气者,腑气通也',当减麻仁至一钱。"

粳米熬粥时泛着珠光:"《本草经疏》谓我'得天地中和之气'。"他舀起米油,"《随息居饮食谱》云'米油可代参汤',今晨已能咽三匙。"

鸡子黄取蛋黄油点于患儿承浆穴:"《本草纲目拾遗》载此法治口疮,当酉时再施。"患儿唇部焦痂应手而落,如蝉蜕皮。

茯神捧安神香近榻:"《理瀹骈文》载'香可醒神'。"患儿睫毛细颤间,忽睁目呢喃"渴",麦冬急取鲜梨汁:"《温病条辨》'五汁饮'最宜存津。"

白芍观其瞳仁:"《银海精微》谓'瞳神清朗则肝阴充',黑睛混浊已退七分。"

阿胶修订终方:

生白芍四钱 干地黄四钱

生龟板三钱 生鳖甲三钱

阿胶二钱(烊化) 麦冬四钱

五味子一钱 炙甘草二钱

鸡子黄一枚 鲜石斛三钱

粳米一合 玉竹二钱

鳖甲批注:"若辰时脉现滑象,当减介类加茯苓。"

牡蛎制珍珠母粉药枕:"《理瀹骈文》'外治通内',需卯时曝晒。"麻仁以火麻仁油推患儿三阴交:"《小儿推拿秘旨》云'此穴通肝脾肾'。"

五味子缝制五色药囊:"《千金方》'绛囊盛药,悬于帐中',内盛柏子仁、酸枣仁各半。"

龟板观日晷:"巳时气血注脾经,当服健脾丸。"他取四君子汤化裁,"参苓白术散减白术,加山药三钱。"

鸡子黄测药温:"未时阳衰阴长,汤剂需加温五息。"药气蒸腾成凤形,应《望诊遵经》'吉兆'。

白芍授《养生论》于患儿父:"《诸病源候论》谓'瘥后劳复',当忌食炙煿百日。"麦冬采晨露制秋梨膏:"《遵生八笺》'四时调摄',每日卯时含化一匙。"

阿胶杖点《千金方》:"孙真人云'善养者,察色观脉,先安未病之地',当每月朔望诊脉。"

五味子集五方晨露:"东方露取寅时,合《本草纲目》'禀少阳生发之气'。"他配入鲜藕汁,"此乃《温病条辨》清络饮法。"患儿饮后肤现珍珠光泽,应"大定风珠"之名。

龟板观患儿发际:"《望诊遵经》'发为血之余',枯槁转润,新茸已生。"晨光中,患儿首次展颜而笑,如珠破蚌。

济世堂后院的千年古柏在月华中舒展枝桠,树皮皲裂处渗出琥珀色树脂。白芍广袖轻扬,将十二例愈后医案悬于枝干,泛黄的宣纸在夜风中如蝶翻飞:"诸君且看,王翁虚风案与陈童痉厥案,同用大定风珠而化裁迥异。"

龟板抚甲片而叹:"吴瑭原方以地黄、阿胶为君,然陈童案中我等介类反居君位。"他展《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谓'治标宜急,治本当缓',此乃经权之道。"

阿胶杖头铜铃轻震:"《本草崇原》云'阿胶得阿井伏流之性',然血肉有情终非金石。"她指向案头珍珠母,"叶桂治马姓妇案,尝以珍珠代我,此即《临证指南》'法无定法'之奥义。"

鳖甲挥剑斩断柏枝,汁液渗出如髓:"诸君观此树液,昼流夜凝,正应《周易》'动静不失其时'。"他蘸柏汁画阴阳鱼,"介类潜阳为静,芍药柔肝为动,动静相得则风熄。"

鸡子黄旋动瓷盏,月华在药汁中凝成珠影:"《温病条辨》谓我'定中焦,济水火',然与五味子酸甘化阴..."她忽倾盏入池,涟漪荡碎月影,"若阴复太过,反成《金匮》'水气凌心'之患。"

麦冬取晨露蒸煮玉竹:"《本草乘雅半偈》谓'凡药色白入肺',然陈童案中我用量倍于常例..."她观露珠在荷叶滚转,"此童肺燥如荷承朝露,非六钱麦冬不能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20章 大定风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20章 大定风珠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