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麦门冬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0 03:17:32|字数:17072字

春·游商误治案

西域胡商面赤如朱,半夏观其舌苔黄燥:"此乃《医宗金鉴》'燥火刑金',当加石膏五钱。"粳米量器骤增:"西北客胃强,我增至四合。"服药三剂,舌现津回之象,恰如《辨舌指南》"燥土得润"之验。

夏·漕工变证案

船夫足胫水肿,麦门冬察其脉濡:"此乃《金匮要略》'肺水证',原方去大枣加茯苓皮一两。"半夏取鲜竹茹三钱:"遵《湿热病篇》'渗湿于热下'。"半月后肿消,掌纹重现红润,正应《形色外诊简摩》"脾主四肢"之说。

秋·书生兼证案

青衫举子目赤耳鸣,人参断为"木火刑金":"加白芍三钱柔肝,仿《慎斋遗书》'伐木保金'法。"粳米量器忽泛青光:"我减至二合,防甘壅助火。"旬日后舌裂渐平,恰合《诊家直诀》"津复纹消"之兆。

冬·老妪坏证案

误服麻黄的咳血老妪面如金纸,麦门冬急书:"熟地炭八钱止血,怀牛膝五钱引火。"半夏姜汁淋漓:"取《十药神书》'急则治标'之法。"三更时分,患者掌中离位现红润,正应《望诊遵经》"心火归元"之吉。

半夏振袖展示十二种炮制品:"姜制降逆,矾制祛痰,竹沥制熄风,此乃《修事指南》'一物多用'之妙。"

粳米量器折射七彩:"新米养胃,陈米固肠,炒米止泻,遵《本草述钩元》'生熟异治'。"

人参玄衣展开九蒸九晒图:"生者救脱,熟者滋阴,须辨《本草崇原》'气味厚薄'。"

《金匮要略》原本在香案上无风自动,停在"麦门冬汤"篇。麦门冬素手轻抚:"仲景立方之妙,在令甘药居中,如太极枢纽。"

甘草捧出《周易参同契》:"彭祖云'同类相从,异类相使',正应麦冬润上、半夏降下、人参守中之理。"

人参观天象图忽悟:"河图'天五生土',故原方五药相合;洛书'戴九履一',故全年九大变法不离其宗。"

晨钟破晓时,众药共悬"医道衡通"金匾。匾下楹联乃摹刻孙思邈手迹:

上联:七味甘润降逆燮理阴阳承仲景

下联:三才天地人药调和五运法自然

横批:阴平阳秘

麦门冬将全年医案封入紫檀函,函面镌刻《道德经》"道法自然"。函中素绢忽泛金光,显出《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的篆文。

雪霁时分,药圃枯萎的麦冬忽抽新芽。半夏拾起蜕落的旧叶:"此乃《神农本草经》'陈者良'之验。"月光穿透琉璃窗,在《金匮要略》上投出"大逆上气"四字,恍如仲景含笑执笔,将千秋医道写入浩瀚星河。

———————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证治机理】肺痿乃因肺胃阴津耗损,虚火上炎所致。肺胃阴伤,肺胃失养,肺叶枯萎,肃降失职,故咳逆上气;肺不布津,聚液为痰,故咳唾涎沫;胃阴不足,气不降而升,故气逆呕吐;胃阴不足,津不上承,故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乃阴津亏虚之象。以上二证均属肺胃阴虚,气逆不降;治宜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方解】方中麦门冬重用为君,甘寒清润,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兼清虚热,两擅其功。臣以半夏降逆下气、化痰和胃,一则降逆以止咳呕,二则开胃行津以润肺,三则防大剂量麦冬之滋腻壅滞,二药相反相成。人参健脾补气,俾脾胃气旺,自能于水谷之中生化津液,上润于肺,亦即“阳生阴长”之意。甘草、粳米、大枣甘润性平,合人参和中滋液,培土生金,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本方为治疗肺胃阴伤,气机上逆所致肺痿咳嗽或呕吐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重用甘寒清润,少佐辛温降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培土生金,肺胃并治。

【方歌】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24章 麦门冬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24章 麦门冬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