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百合固金汤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0 03:17:35|字数:21462字

白芍琴弦拨动五音:"《类经图翼》云‘角音入肝,徵音入心’,老翁案减我用量,防酸收太过。"

《医宗金鉴》在案头自行展开:"燥咳三方,寒热迥异,总以脉舌为凭。"

生地黄取鲜根汁绘五行图:"哈森案金水相生,黄氏案土金相养,吴翁案水火既济,暗合《周易》三才之道。"

桔梗白衣沐雪而立:"《珍珠囊》谓我‘载药如舟’,然老幼异治中,我或存或去,全在临机应变。"

岁末飞雪中,三地患者赠药草为礼:北疆沙参沾霜,岭南薏米含露,吴门肉桂飘香。贝母青衣缀新采川贝,纹路竟与《神农本草经》所载暗合。熟地黄轻抚九蒸铜甑:"来年当制‘固金膏’普济四方。"檐角冰棱折射月光,在《金匮要略》扉页映出"金水相生"篆文,恍如仲景含笑执笔,续写千秋仁术。

晨露未曦,百合素衣染翠,立于卷丹花丛间。指尖轻触花苞,见其昼开夜合,不禁低语:"《本草乘雅》谓我'昼舒夜敛,应肺之宣肃'。"忽闻身后窸窣,生地黄玄袍浸透春泥,掌中鲜根汁液如墨:"《图经本草》载'地黄汁黑入肾',此乃坎水之象。"

百合花苞在寅时初绽,承接东方木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立春三候,蛰虫始振',我此时采收,最得春生之气。"她取晨露煎煮新采鳞茎,"《炮炙论》云'百合蜜炙,润燥力增',王氏案中蜜制者占七成。"

生地黄掘起鲜根,断面渗出墨色汁液:"《本草衍义》谓'鲜者凉血,干者滋阴'。前日渔夫林某暴衄,取我鲜汁半盏立效。"

熟地黄金线纹路在九蒸铜甑中流转:"每蒸一次,汁色深一分。《修事指南》载'九蒸者,取老阴之数以配肾'。"

麦冬须根如银丝垂入山泉:"《本草崇原》言'麦冬横生须根,具通络之性'。"她取去心者示众,"《雷公炮炙论》谓'不去心令人烦',然吴瑭治心阴亏者反留其心。"

《幼科诊籍·辛丑年二月》

周童,3岁,入夜呛咳如鸦鸣,指纹青紫透关。其母泣诉:"百日时误服参汤,自此五心烦热。"

百合观其掌纹坎位凹陷:"《幼科铁镜》'坎宫陷者肾阴亏'。"取卷丹花露调和药汁:"晨露属金,合我润肺之功。"

生地黄鲜汁浸染米饮:"《小儿药证直诀》'童子阴虚,宜用鲜品'。"

麦冬须根编成药枕:"《理瀹骈文》'外治法可避小儿拒药'。"

三日后,患儿掌纹转润:"《推拿广意》'指纹红黄者吉'。"夜啼减半,咳声渐消。

熟地黄守候铜甑,蒸汽中隐现河图纹样:"一蒸用桑木,二蒸取竹沥,三蒸辅黄酒..."她展开蒸晒日志,"第九蒸时,晨露须采自卷丹花瓣。"

玄参黑袍浸透盐水:"《本草备要》'盐制下行',我需腌渍七日,助其入肾。"

贝母青衣缀满晨露,于石臼中轻捣:"《本草述钩元》谓'川贝轻研保粉,浙贝重捣取汁'。"忽见粉末泛出珠光,"此乃《证类本草》所言'贝母起霜者上品'。"

当归倚着杜仲树,酒香染透夜色:"《本草问答》谓我'根分三股,暗合肝之左右叶与胆囊'。"

白芍指抚琴弦,音振露珠:"《本草经疏》言我'花色白入肺,酸收入肝',故能柔木保金。"

桔梗白衣沐月,怀抱《楚辞》:"屈子咏我'根白叶青',正应肺金本色。"

忽有夜风掠过药圃,熟地黄金线纹路突现洛书之形。生地黄取鲜汁点地,竟渗成坎卦水纹。百合鳞茎无风自动,花瓣开合与王氏呼吸同步。

《神农本草经》在石案上自行翻开:"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胀心痛。"字迹忽泛金光,与卷丹花色相映。

麦冬团扇展开《本草乘雅》:"麦门冬十二月至四月生苗,应冬春之交,阴阳转换之机。"

贝母捧出《雷公炮炙论》残卷:"贝母若疮,黄白轻松者真,此乃天地造化之纹。"

形色归经

百合色白入肺(形),味甘归脾(味),质润滋肾(性)

生地质黑归肾(色),汁稠滋阴(质),味苦微寒(味)

炮制增效

蜜炙百合增润肺之力(蜜为百花之精)

盐制玄参引药入肾(盐性趋下)

酒蒸熟地助其温润(酒性升腾)

五行配伍

金(百合)生水(二地)→水(熟地)涵木(归芍)→木(白芍)制土(甘草)→土(甘草)生金(百合)

天地人合

天时:立春采收应生发之气

地理:怀庆地黄得土中精气

人事:童稚之体忌峻补,老迈之躯宜温润

药童误采浙贝母充川贝,致李氏痰热反增。贝母青衣染尘:"《本草分经》明示'川贝润燥,浙贝散结',此误如同南辕北辙!"

熟地黄取误制药渣示众:"九蒸者色如墨玉,七蒸者黄中带褐,效价差之千里。"

月至中天,群药聚于古杏树下。百合执《黄帝内经》诵道:"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25章 百合固金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25章 百合固金汤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