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八正散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5 03:14:54|字数:22822字

"八正通衢"匾额突放光华,背面镌刻三百医家联名:

上联:通阳利水开八法

下联:守中存阴正五行

横批:衡变致和

甘草梢以药杵刻辛丑年首格:"此格贮九蒸九晒熟地黄,色黑如漆,甜如蜜,以应'坎水涵木'之象。"格中忽生茯苓菌丝,结成"医"字网络。

暮色中,药童捧出新制"八正茶":木通嫩茎、淡竹叶、甘草梢等八味精研。茯苓素手点茶,沫饽竟现河图纹样:"此茶可防湿热蕴结,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煮散'遗风。"

雪霁月明,三百医案在月光中浮空成阵。木通九孔通草引江潮入堂,水流在青石板上刻出《素问·灵兰秘典论》全文。滑石粉末随风而起,在"膀胱者,州都之官"处凝成金辉。瞿麦剑鸣声中,历代先贤虚影含笑消散,唯余"八正通衢"金匾与更漏声长存。

————————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 仁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灯心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加灯心,水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治机理】证因湿热下注膀胱所致。湿热下注,蕴于膀胱,水道不利,故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湿热内蕴,气机不畅,则小腹急满;津液不布,加之热邪伤津,则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之征。治宜清热利水通淋。

【方解】滑石甘淡而寒,“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药品化义》),清热利湿,滑利溺窍,利水通淋;木通苦寒,上清心火,下利湿热,通利溺窍。两药相合,清利湿热,利水通淋之功益彰,共为君药。萹蓄、瞿麦、车前子均为清热利水通淋要药,以助君药清利通淋,故为臣药。山栀子仁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通利肠腑,合诸药可令湿热由二便分消,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并能缓解淋痛,为佐使药。煎加灯心,则更助利水通淋之力。本方为治热淋之代表方。

【配伍特点】集寒凉降泄之品,纳通腑于清利以通淋。

【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喜欢方剂杂论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方剂杂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29章 八正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29章 八正散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