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甘露消毒丹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6 15:24:30|字数:22872字

木通以桨搅动药汁,水面现出坎卦纹样:"吾属坎水,通利下焦。"

黄芩金黄的药液在罐中翻涌:"吾属离火,清泻上焦。"

滑石粉末沉降如星:"吾居中央,斡旋升降。"

薄荷翠袖引风入室:"吾携少阳春升之气,启腠理,透郁热。"

石菖蒲剑指划开雾气:"吾引太阴湿土之精,化浊邪,醒脾阳。"

药香蒸腾间,患者额角汗出如浆,小便突如泉涌。

患者饮下首剂,少腹雷鸣如潮。木通以桨柄轻叩其膀胱俞穴:"《针灸甲乙经》谓此穴'主小便赤涩',药力已至!"

戌时二刻,患者突呕出黄绿痰涎。连翘金簪挑开痰液:"《疫疹一得》载'痰出如脓者,湿热外泄'!"

舌苔黄腻转薄白,目黄减退如晨雾初散。滑石把其脉象:"濡数转缓滑,《诊家枢要》谓此'湿热渐化'之吉兆!"

当夜暴雨突至,江面漂来新疫患。茵陈望着患者紫黑舌苔,面色凝重:"此非普通湿温,《瘟疫论》'戾气'之象..."滑石碾碎的药粉在闪电中泛出青芒,药庐梁间悬挂的端午艾草无风自动。

药坊竹帘低垂,湿热气息如无形之手扼人咽喉。滑石展开三幅泛黄医案,青衫浸透汗水:"今岁乙庚之运,湿温肆虐,当辨三焦传变。"檐下铜铃骤响,三乘竹轿分载不同症候患者鱼贯而入,药香与汗腥交织成暑月特有的硝烟。

【医案一:湿重于热】

《李氏农妇案》

农妇李氏,头重如裹,便溏三日。舌苔白腻罩黄,脉濡缓而右关沉弱。前医误投白虎汤,致腹痛如绞。

白豆蔻绛衣拂过脉枕:"《医宗金鉴》云‘湿胜阳微’,此患身热不扬,渴不欲饮——"她忽掀患者衣襟,腹部肌肤按之如泥,"此乃《金匮要略》‘脾虚湿困’之候。"

滑石碾碎苍术根块:"《丹溪心法》载‘苍术健脾燥湿’,当增三钱振奋脾阳。"

黄芩眉峰稍敛:"热势不显,减我至二钱,防苦寒伤胃。"

原方减:

滑石四钱 黄芩二钱

加:

藿香三钱 苍术三钱

茯苓四钱

三日后复诊,患者舌苔转薄白:"《辨舌指南》‘腻苔化者湿渐退’。"便溏转常,右关脉渐起:"《诊家枢要》‘脾脉复常,湿邪已化’。"

【医案二:热重于湿】

《盐商王某案》

盐商王某,身热夜甚,斑疹隐隐。舌绛苔黄燥,脉滑数左寸尤甚。前医用三仁汤无效,反增谵语。

连翘金簪挑开患者衣领:"《疫疹一得》载‘斑疹隐隐者,热入营分’。"她忽以银刀轻刮疹点,渗出血珠:"血色鲜红,尚未及血分。"

滑石青衫鼓荡:"《温热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吾当增至八钱!"

黄芩振袖露《伤寒论》批注:"仲景用石膏清阳明热,当仿白虎汤意!"

原方增:

滑石八钱 石膏一两

去:

白豆蔻

加:

知母四钱 竹叶心三钱

薄荷取鲜品捣汁:"《温病条辨》‘鲜者气锐’,兑入药汤冲服。"

子时服药:"借阴气制亢阳,《子午流注》有明训。"

寅时患者大汗如浴,斑疹透发如沙:"《疫疹一得》‘疹透热减’之吉兆。"舌绛转红,苔现润泽:"《辨舌指南》‘津回之象’。"

【医案三:暑湿挟秽】

《学堂疫案》

十数学童集体发热,呕吐酸腐,舌苔垢腻如积粉。江面漂来死鱼腥臭扑鼻,疑为秽浊之气。

石菖蒲剑指划过患儿掌心:"《形色外诊简摩》‘掌纹污浊者,秽毒内蕴’。"他忽嗅患儿呕吐物,"酸腐中夹尸腐气,此乃《瘟疫论》‘戾气’作祟!"

佩兰携端午艾草而至:"《时病论》芳香化浊法,当取鲜佩兰三钱!"

神曲敲碎发酵药饼:"《本草备要》谓吾‘消食导滞’,需四钱解米面之积。"

原方加:

佩兰三钱 神曲四钱

六一散改鲜荷叶包煎

薄荷用量加倍

滑石率众燃艾熏室:"《肘后备急方》避秽古法。"

茵陈教童子佩香囊:"《千金方》太乙流金散方,内盛苍术、雄黄。"

五日后学堂复课,患儿舌苔转薄白:"《舌鉴辨证》‘秽苔尽褪’。"江面死鱼消弭,暑气稍清:"《松峰说疫》谓‘人气和则戾气散’。"

木通以船桨画地成河洛图:"李氏案土壅水滞(脾湿),王某案火炎金熔(肺热),童子案秽浊犯中(脾胃),此乃五行乘侮之变。"

滑石青衫拂过三焦模型:"上焦宣透(薄荷连翘),中焦运化(苍术豆蔻),下焦通利(木通滑石),三焦如鼎,分消湿热。"

黄芩执《温热经纬》:"吾与石膏配伍,如白虎加苍术汤法,清中寓燥。"

茵陈取鲜品与佩兰并置:"《本草正义》谓鲜药‘气锐力专’,正合祛秽之需。"

樵夫误将雄黄当石膏,致患儿吐泻不止。滑石碾碎伪品:"《图经本草》载石膏‘纵理白丝’,雄黄‘赤如鸡冠’,岂可混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31章 甘露消毒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31章 甘露消毒丹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