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猪苓散

作品:方剂杂论|作者:附子理中丸|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8 02:46:35|字数:19722字

【病案一·霜降水肿案】

《临江镇诊籍·庚子年十月初九》

周某,男,52岁,绸商。主诉:下肢浮肿遇寒加重三年,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查: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尺部尤甚。曾服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入冬即发。

方剂化裁

原方减:滑石 泽泻

加:附子八分(先煎) 肉桂五分

干姜一钱 怀牛膝三钱

附子久煎:"《雷公炮炙论》'附子以米泔水浸透,武火煎三刻去麻'。"

肉桂后下:"《本草述》'肉桂气厚,久煎失性',临起锅前投之。"

药引妙用:"霜降晨露煎药,取'同气相求'之意。"

【病案二·岭南湿热案】

《广南诊籍·庚子年八月》

黄氏,女,40岁,渔妇。主诉:全身浮肿随雨季加重,头重如裹,溲赤如酱。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前医误投真武汤,反增口舌生疮。

原方加:冬瓜仁六钱 赤小豆一两

减:阿胶 桂枝

- 薏苡仁:"《本草新编》谓'岭南薏仁多带麸皮,利湿力峻',需捣碎入药。"

- 椰子水煎药:"《岭南采药录》'椰水性凉,解湿热毒'。"

- 辰时服药:"《子午流注》'辰时胃经旺,助脾运湿'。"

泽泻短褐沾满各地泥土,展药材图谱:

- 北泽泻:"山西产者根茎粗短,《药物出产辨》谓'质坚效缓',宜久煎。"

- 南泽泻:"福建产者根须细长,《本草乘雅》称'如龙须入海',后下取气。"

滑石折扇轻点药柜:"四川滑石色青质松,清热力薄;广西滑石色白如脂,《本草分经》列为上品。"

坊外突传喧哗,北商李某面青唇紫。茯苓执其药方:"附子用至三钱未久煎!《医宗金鉴》'附子中毒,肢麻舌僵'。"阿胶急配绿豆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载'绿豆解附子毒',佐蜂蜜护胃黏膜。"

泽泻劈开误用附子:"断面无菊花纹,定是劣品!真附子剖开如菊,纹路分明。"

猪苓银簪绘河图于霜地:

北方寒水:用附子、肉桂温坎宫(肾)

南方离火:取冬瓜仁、赤小豆清湿热

中央湿土:以茯苓、白术斡旋中焦

滑石折扇展洛书:"三才煎法:天(附子)温阳,地(茯苓)培土,人(阿胶)润燥,三才既安,诸邪自退。"

周氏复诊,半月后足肿退至踝,夜尿减半。猪苓观舌:"白滑苔转薄白,然舌下络脉紫滞。"添桃仁二钱:"《金匮》'血不利则为水',佐活血以助利水。"

黄氏转归,溲色转清,头重若失。茯苓执《湿热病篇》:"薛生白云'湿热一去,胃气自复',当入砂仁一钱醒脾。"

《景岳全书》展开于"肿胀"篇,张介宾朱批:"寒胀者,非温不化;热胀者,非清不除。"

滑石折扇现《医学启源》文:"张元素分南北用药,谓'北人质厚,可施峻剂;南人体薄,当用轻清'。"

阿胶捧出《本草图经》附子条目:"图示菊花纹者真,今周氏所用即此类。"

周氏赠药坊蜀绣锦旗,上绣"附子破阴"四字。泽泻将误用附子埋入梅林:"来年花发时,可解此毒。"滑石折扇轻摇,岭南薏仁在月光下如星点排列。檐角铁马与《金匮》水气病篇竹简共振,奏出千年医道传承之韵。

药坊正堂的《明堂人形图》前,三百六十五盏桐油灯映照着悬于素绢的全年医案。猪苓展开十丈长卷,墨迹如江河奔涌:"今岁施方二百一十七例,化裁五十二法,皆循'通利三焦不伤阴'之训。"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恍如历代先贤低语赞许。

茯苓手执四季药匣:

春匣:防风三钱、荆芥穗二钱,"《医方集解》'春加风药,顺肝木升发'"

夏匣:西瓜翠衣五钱、鲜荷叶一片,"《温热论》'暑月轻清,如荷擎露'"

秋匣:梨皮一两、南沙参三钱,"《温病条辨》'秋燥用润,金水相生'"

冬匣:桂枝六分、附子八分,"《景岳全书》'隆冬温化,少火生气'"

泽泻展开药材图谱:

北地:山西泽泻根茎粗短,久煎取味,"《药物出产辨》'北药沉厚如黄土地'"

南疆:福建泽泻须根细长,后下取气,"《本草乘雅》'南药轻灵似闽江水'"

滑石折扇轻点:"川滑石色青清热力薄,桂滑石色白利湿效宏,择药如择将!"

赵氏湿热案

猪苓银簪点向首卷:"舌苔黄腻如涂酱,右关濡弱左尺滑数。法用猪苓汤原方,佐茵陈蒿透热。"

阿胶补充:"三诊时舌现裂纹,添麦冬、天花粉,合《温病条辨》'甘寒救阴'法。"

李氏暑湿案

茯苓展开三仁汤化裁方:"杏仁开上焦如揭壶盖,薏仁利中焦似疏沟渠,滑石通下焦若决江河。"

泽泻拍案:"添鲜芦根五钱,取《时病论》'轻可去实',仿叶天士'分消走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方剂杂论》,方便以后阅读方剂杂论第133章 猪苓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方剂杂论第133章 猪苓散并对方剂杂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