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见这三个武童气质不凡,行礼完毕后问道:“还有个岳飞,怎么没来?” 汤怀回答:“他稍后就到。” 李春说:“那先考你们的弓箭。” 汤怀请求:“请老爷把箭靶摆远些。” 李春说:“已经六十步了,不能再远。” 汤怀坚持:“还要再远些。” 李春只好吩咐摆到八十步。张显又上前请求:“求老爷再远些!” 于是箭靶摆到了一百步。王贵也喊道:“大人,还得再远些!” 李春忍不住笑道:“那就摆到一百二十步吧。”
待箭靶摆好,汤怀站在头把位,张显二把位,王贵第三把位。三人开弓射箭,动作行云流水,箭无虚发,每发一箭,鼓声便随之响起,直到三人射完,鼓声才停。这精彩的表现引得众人齐声喝彩,连县主都看得入神。
李春惊讶地问:“你们的弓箭技艺是何人传授?” 王贵回答:“是先生。” 李春又问:“先生是谁?” 王贵答:“是师父。” 李春被逗笑:“你武艺虽好,说话却没条理。到底是哪个师父?姓甚名谁?” 汤怀赶忙上前补充:“家师是关西人,姓周名侗。” 李春一听,惊喜道:“原来是周老先生!他是我的好友,许久没见了,如今他在哪里?” 汤怀指了指茶篷方向:“正在下边茶篷里。”
李春立刻派人跟着三人去请周侗,同时让衙官继续主持其他人的考试。不一会儿,周侗带着岳飞来到演武厅,李春急忙下台阶迎接。两人行过礼,分宾主坐下。李春有些埋怨:“大哥在本县教学,却不来找我,这是为何?” 周侗解释:“不是我不想来,麒麟村的人爱打官司,我要是和你走动频繁,肯定有人托我求情。你若顾念情面,就坏了国法;要是拒绝,又伤了和气,所以还是不来为好。” 李春理解地点点头:“多谢体谅。”
两人闲聊起来,周侗问:“分别这么久,你有几个儿子了?” 李春神色黯然:“原配夫人已经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今年十五岁。” 周侗劝道:“没有儿子,也该续娶了。” 李春无奈道:“我身体不好,旧疾时常发作,所以不敢再娶。不知大哥的夫人可好?” 周侗叹息:“她也去世多年了。” 李春又问:“有儿子吗?” 周侗招手让岳飞过来:“孩子,过来拜见你叔父。” 岳飞上前行礼。李春看着岳飞,笑道:“大哥又打趣我!这么优秀的令郎,是什么时候生的?” 周侗如实相告:“不瞒老弟,你女儿是亲生的,这孩子是我收养的义子,名叫岳飞。你看看他的弓箭技艺如何?” 李春连忙说:“你徒弟都这么厉害,令郎肯定也不差,何必看!” 周侗认真道:“这是为国家选才,必须公正,也要让众人信服,可不能马虎。”
李春只好吩咐人调整箭靶位置,岳飞却要求再远些,反复几次后,李春问周侗:“令郎能射多少步?” 周侗自信地说:“小儿年纪虽小,却能拉开硬弓,恐怕要射到二百四十步。” 李春嘴上称赞,心里却不太相信,还是吩咐把箭靶摆到二百四十步。
要知道,岳飞的神力得益于周侗传授的 “神臂弓”,能开三百余斤,还能左右开弓,这些李春并不知晓。只见岳飞走下台阶,站定、拈弓、搭箭,“嗖” 地连发九箭。打鼓的从第一箭响起就开始击鼓,直到第九箭射出才停下。场下众人见状齐声喝彩,其他武童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就连三位员外和汤怀、张显、王贵,在茶篷里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拍手叫好。
负责取箭的人捧着泥靶和九支箭上前禀报:“这位相公太厉害了!九支箭从同一个孔中射出,全部集中在靶心!” 李春大喜,又问:“令郎今年多大了?可曾定亲?” 周侗回答:“刚满十六岁,还未订婚。” 李春连忙说:“大哥若不嫌弃,我愿把小女许配给令郎,不知您意下如何?” 周侗高兴道:“如此甚好,只是怕高攀了。” 李春摆摆手:“咱们是好友,不必客气。我就这么定了,明天把小女的庚帖送来。” 周侗道谢后,让岳飞上前拜谢岳父。
事情谈妥,周侗起身告辞:“改日再来拜访。” 李春挽留:“不敢当,希望大哥能到衙门一叙。” 周侗答应:“一定。” 随后,他带着岳飞离开演武厅,与篷内的员外父子们一同出城回村。
话说李知县处理完公务,回到县衙。第二天,他将女儿的庚帖仔细写好,派一名书吏送到周侗的学馆。书吏领命后,一路来到麒麟村,打听到王家庄,庄丁赶紧进内通报。周侗得知后,连忙让人请书吏进来。
书吏走进书房,见过周侗,行过礼后坐下,说道:“奉我家老爷之命,特来送上小姐的庚帖,请老先生收下。” 周侗满心欢喜,将庚帖递给岳飞,说道:“这是李小姐的庚帖,你拿回去供奉在家中祖宗牌位前吧。” 岳飞恭敬地双手接过,回到家中,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母亲。姚氏听了也十分高兴,先拜过祖宗,然后查看李小姐的生辰八字。说来也巧,李小姐竟然和岳飞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这可真是天定的姻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