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沈良独自走出省工业局大楼。
初秋的阳光洒在脸上,他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
这可不是随便画画图纸就能完成的任务。
三个钢铁厂,三种不同的情况,每一步都得精确计算。
“沈工!”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陈局长快步追了上来,脸色有些凝重。
“有件事我刚才没在会上说。”陈局长压低了声音,“上面对这次技术推广很关注,但也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大规模改造会影响正常生产。”
沈良心头一紧。果然没那么简单。
“具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只有一次机会。”陈局长直视着他的眼睛,“如果红星的试点失败,整个推广计划就得停止。”
回到宾馆,沈良重新审视着自己的方案。一次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电话铃声又响了。
“沈工,不好了!”李厂长的声音透着焦急,“刚才开完会,有几个老工程师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改造风险太大,万一出问题整条生产线都得停。”
沈良眉头紧皱。看来红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具体是哪几个人?”
“主要是老张,咱们厂的总工程师。他说要对改造方案进行全面评估,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那就太晚了。
沈良快速盘算着。老张这个人他有印象,技术确实过硬,但性格谨慎,最怕出风险。
“李厂长,明天我再去一趟红星。”
“好,我安排老张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开会。”
第二天下午,红星钢铁厂会议室里气氛紧张。
老张坐在对面,面无表情地翻看着改造方案。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头发花白,眼镜后面的目光透着质疑。
“沈工,你这个方案看起来很理想。”老张开口了,声音平静但带着锐气,“但有几个关键问题我想请教一下。”
沈良点点头。“张总工请说。”
“第一,改造期间生产线必须停工,损失怎么算?第二,新设备磨合需要时间,万一达不到预期效果怎么办?第三,工人操作不熟练,会不会影响安全?”
三个问题,个个击中要害。
会议室里其他几个工程师也都看向沈良,眼神里写着同样的担忧。
沈良深吸了一口气。这种质疑他早就预料到了。
“张总工的担心很有道理。”沈良站起身来,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但我们可以采用边生产边改造的方式。”
“什么意思?”老张皱了皱眉。
“先改造一号炉,二号炉正常生产。等一号炉调试完成后,再改造二号炉。这样既不影响总产量,又能验证改造效果。”
李厂长眼前一亮。“这个想法不错!”
但老张还是摇头。“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呢?一号炉停工改造,生产任务都压在二号炉上,设备负荷过重怎么办?”
沈良心中暗暗佩服。这个老张确实有两把刷子,考虑问题很全面。
“那就从小处着手。”沈良在黑板上又画了几个圆圈,“我们先改造预热系统,这个部分不影响主体生产,改造周期短,见效快。”
“预热系统?”老张来了兴趣。
“没错。”沈良快速在黑板上画出详细图纸,“通过改进预热效率,能让炉温更加均匀,间接提高出钢质量。改造成本不超过五万,工期一周,风险极小。”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几个工程师交换着眼神,似乎在权衡利弊。
李厂长首先表态:“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先改预热系统试试水,如果效果好再进行下一步。”
老张沉思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那就先试试预热系统的改造。但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改造过程中,我要全程参与。任何技术细节都不能有遗漏。”
沈良伸出手:“一言为定!”
两人握手的那一刻,沈良心中松了口气。搞定了红星的技术团队,第一步算是走稳了。
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天晚上,沈良接到了建设钢铁厂王厂长的电话。
“沈工,听说你们在红星搞试点?”王厂长的声音里带着试探。
“是的,预热系统改造,一周后就能看到效果。”
“那好,我们建设也想参与。但有个小问题...”王厂长顿了顿,“财务那边对改造资金有些意见,说要等红星的结果出来再决定。”
沈良心中一动。看来各个厂之间消息传得很快,都在观望红星的试点结果。
这更加说明,红星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败。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赶到了红星钢铁厂。改造工作正式开始。
老张穿着蓝色工作服,手里拎着工具箱,早早就等在了一号炉旁边。几个年轻的技术员紧跟在他身后,眼神里写满了好奇和紧张。
“沈工,你来了。”老张推了推眼镜,“我昨晚又仔细看了遍方案,有几个细节想再确认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