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再三,刘姥姥还是硬着头皮蹭到了角门前。她看到几个仆人在那里闲聊,便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陪着笑脸说道:“太爷们,我找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烦请通传一声。”仆人们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穿着朴素,带着个孩子,一副乡下人的模样,便有些不屑,但还是指了个方向,让她去那边找找看。
刘姥姥千恩万谢后,带着板儿按照指点的方向走去,不多时便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见到刘姥姥,先是一愣,待刘姥姥说明来意后,她想起往日狗儿祖上对自家的帮助,便热情地应承下来,答应帮她引见王熙凤。
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在府中穿行,刘姥姥一路上眼睛都看直了。只见那府中的建筑雕梁画栋,庭院里奇花异草,往来的丫鬟婆子们也都穿着光鲜亮丽。她心中暗暗惊叹贾府的富贵奢华,同时也越发觉得自己此行的决定是对的。
终于,她们来到了王熙凤的住处。周瑞家的先进去通报,片刻后出来让刘姥姥进去。刘姥姥整了整衣服,拉着板儿,战战兢兢地走了进去。王熙凤坐在炕上,穿着华丽,神态威严,身边围绕着一群丫鬟伺候着。刘姥姥见了,忙拉着板儿给王熙凤行礼。
王熙凤打量了刘姥姥一眼,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问道:“你是哪一门子的姥姥?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刘姥姥紧张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嗫嚅着把家中的艰难处境和此次前来的目的说了出来。王熙凤听后,微微皱眉,说道:“我当是什么大事,不过都是亲戚,能帮衬的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只是如今这贾府,外面看着风光,内里也有许多难处。”
刘姥姥听了,忙不迭地说:“我也知道府上的难处,只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厚着脸皮来求太太开恩。”这时,旁边传来平儿的声音:“姥姥,二奶奶向来是个热心肠,你也别太担心。”王熙凤笑了笑,吩咐平儿去拿二十两银子来。
刘姥姥一听,心中大喜,忙又磕头谢恩:“真是遇上好人了,太太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没齿难忘。”王熙凤把银子递给刘姥姥,说道:“这银子你拿回去,好好过日子,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来说。”刘姥姥接过银子,千恩万谢,又说了许多感激的话。
告别王熙凤后,刘姥姥又见到了周瑞家的。她心中感激周瑞家的帮忙,便拿出些碎银想要酬谢。周瑞家的连忙推辞道:“姥姥这是说的哪里话,不过是举手之劳,哪能要你的银子。”刘姥姥见她坚决不收,只好作罢,再次道谢后,带着板儿离开了荣国府。
刘姥姥在荣国府的这一番经历,让她深刻感受到了贾府的富贵与威严,也见识到了贾府中不同人物的嘴脸。这一趟,不仅解决了家中的燃眉之急,也让她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她与王熙凤等人的互动,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一场围绕着贾府与刘姥姥一家的精彩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4.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过程中,其丰富多面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精明、世故、坚韧等性格特点展现得入木三分。
刘姥姥的精明在她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得颇为明显。从决定进荣国府开始,她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深知贾府这样的豪门大户规矩繁多,贸然前往难以成事,她便与狗儿商议,决定先找周瑞家的帮忙。这一决策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周瑞家的过往了解,知晓其曾受狗儿祖上帮助,料想看在这份旧情上,周瑞家的会施以援手。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见到王熙凤时,刘姥姥虽紧张,但言辞巧妙。她先是谦卑地表明自家的艰难处境,又适时表达对贾府难处的理解,既说出了来意,又不会让王熙凤感到厌烦,最终成功得到了王熙凤的接济。这种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无不彰显出她的精明。
世故也是刘姥姥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门房的刁难与不屑,她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赔着笑脸,以谦卑的姿态应对。她深知在这种场合下,强硬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唯有以柔克刚,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机会。见到王熙凤时,她更是将世故发挥到了极致。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贾府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的深谙。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言辞恭敬,举止得体,努力迎合王熙凤,只为能得到对方的同情与帮助。
而刘姥姥的坚韧则贯穿于整个进府过程。秋末冬初,家中生计艰难,女婿狗儿唉声叹气、无计可施时,刘姥姥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她虽年事已高,却勇敢地承担起改变家庭困境的责任。前往荣国府的路途遥远且未知,她要面对未知的结果和可能的羞辱,但她没有退缩。在荣国府中,无论是面对门房的冷眼,还是王熙凤的威严,她都咬牙坚持,始终没有放弃为家人寻求帮助的念头。这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努力抗争的精神,正是她坚韧性格的有力体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