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宝玉想起还未与黛玉告别,便匆匆来到黛玉房中。黛玉正坐在窗前看书,见宝玉进来,起身相迎。宝玉笑着说:“林妹妹,我来和你辞行,我要去上学了。”黛玉打趣道:“好呀,这一去,可定要蟾宫折桂了。”宝玉挠挠头,笑道:“林妹妹放心,我下了学就回来,咱们还一起吃饭,那胭脂膏子的事也等我回来再弄。”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黛玉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告别黛玉后,便同秦钟一起上学去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亲昵与默契,展现出两人深厚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倾向。通过宝玉上学前与众人的交流,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
2.学堂中的暗流涌动
贾家义学,本是贾家祖宗为族中子弟设立的学习之所,意在让族中贫寒子弟也能有读书识字、求取功名的机会。然而,这看似充满希望的学堂,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心思交织,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重重伏笔。
学堂里的学生们各怀心思。那些真正想读书求上进的子弟,为数不多。大部分人或是为了应付家族的要求,或是把这里当作结交人脉、寻欢作乐的场所。他们表面上在课堂里规规矩矩,私下里却有着各种算计和心思。
宝玉和秦钟的到来,给学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关系日益亲密。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有着女儿般的娇羞;宝玉则惯能作小服低,情性体贴,话语绵缠。他们彼此欣赏,相互吸引,不仅在学业上相互交流,在情感上也越发深厚。贾母爱屋及乌,对秦钟也格外疼爱,甚至让他们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这种亲密关系,在学堂里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
而薛蟠,这个金陵一霸,也在学堂之中。他来上学,并非真心向学,不过是偶动了龙阳之兴,想在学堂里结交些契弟罢了。薛蟠生性风流,浮萍心性,得新弃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他在学堂里搅得一片混乱,却又不常来,只是偶尔现身,便给学堂带来一阵风波。
香怜和玉爱,这两个多情的小学生,生得妩媚风流,是薛蟠的相知。他们与宝玉、秦钟相互有意,每日一入学中,虽四处各坐,但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秦钟常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这种隐晦的情感交流,在学堂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本就容易引发他人的好奇与嫉妒。
金荣,亦是薛蟠的好友,却因薛蟠有了香玉便被弃之不顾。他心中本就充满怨恨,又见秦钟与宝玉关系亲密,还和香怜等人暗中往来,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金荣自觉被冷落,又看不惯宝玉等人的亲密,便在心中暗暗盘算着要找机会发泄不满。
学堂的环境看似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实则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里鱼龙混杂,各种性格、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家族的利益、个人的欲望、情感的纠葛,都在这里交织碰撞。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不住底下涌动的暗流。
宝玉和秦钟等人的亲密关系,挑战了传统的礼教规范,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非议。而薛蟠的随性而为,更是破坏了学堂的秩序。金荣的嫉妒和怨恨,如同一个导火索,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冲突。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抑的氛围,使得学堂里的矛盾一触即发。
学堂的管理也十分松散。先生代儒虽有学问,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对众多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贾瑞作为暂时管理学堂的人,不仅没有起到公正的管理作用,反而贪图便宜,以公报私。他收受金荣的好处,对金荣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了金荣的气焰,也让学堂的秩序更加混乱。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学生们不同的心思、复杂的情感纠葛、松散的管理,都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隐患。平静的学堂,即将被一场激烈的冲突所打破,而这场冲突,也将进一步揭示出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
3.大闹学堂的经过
这日,学堂里先生代儒因家中有事,早早便离开了,只留下学生们自行学习。这本是平常的一天,却因金荣心中的嫉妒与怨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秦钟和香怜趁着先生不在,又开始暗中传递眼神。两人心领神会,假装要去出小恭,一同往后院走去。他们本以为无人注意,却不想金荣一直对他们的举动耿耿于怀,时刻留意着他们的动向。见两人离开座位,金荣心中冷哼一声,觉得机会来了,便偷偷跟了上去。
到了后院,秦钟和香怜正说着悄悄话,互诉着彼此的心意。金荣突然冲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你们这样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故事?我可也拿住了,贴的好烧饼。”秦钟和香怜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苍白,一时不知所措。金荣得寸进尺,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一对一,撅草根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这般露骨又污蔑的话语,让秦钟和香怜又羞又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