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寸细而无力”,右寸对应肺经。细脉主气血两虚,无力之脉更是表明正气不足。肺主气司呼吸,肺经气分太虚,就会出现头目不时眩晕的症状。寅卯间为肺经气血流注之时,此时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必然自汗,如同坐在舟中般身体不稳。
“右关虚濡而无神”,右关对应脾脏。虚濡之脉说明脾气虚弱,脾土被肝木克制。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脾土受克,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的症状。
张太医依据这些脉象,准确判断出秦可卿的病症和病因,展现了中医脉诊的精妙之处。他的诊断过程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医学功底,也让我们看到中医通过脉象洞察人体内部脏腑气血变化,从而进行精准诊断的独特魅力。这种传统医学的智慧,在《红楼梦》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医的诊断方法和理论提供了珍贵的文学素材。
3.从张太医诊病看《红楼梦》中的中医学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化巨着,其中蕴含的中医学知识极为丰富,张太医为秦可卿诊病的情节便是一个绝佳例证,从中可一窥作者曹雪芹深厚的医学造诣。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张太医通过仔细诊察秦可卿的脉象,准确判断出病情。中医认为,脉象与脏腑气血关系紧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影响,脉象就会有变化。如张太医所言“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濡而无神”,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不同脉象反映相应脏腑的问题。这种通过脉象判断病症的方法,体现了中医独特的诊断思路,也展示了曹雪芹对脉诊理论的精准把握。
病因病理方面,张太医的分析也十分专业。他指出秦可卿心气虚而生火、肝家气滞血亏、肺经气分太虚、脾土被肝木克制,这些病因相互关联。心主神明与血脉,心气不足虚火内生影响月经与睡眠;肝主疏泄藏血,气滞血亏导致胁下痛胀、月信不调;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弱引发眩晕自汗;脾主运化,脾土受克致使饮食、精神、肢体出现问题。曹雪芹将这些复杂的病因病理融入情节,可见其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
药方配伍上,“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更是彰显了中医智慧。方中有人参、白术、云苓等补气的四君子汤成分,熟地、归身、白芍、川芎等补血的四物汤成分,还有黄芪、香附米、醋柴胡等补脾、养荣、和肝的药物,再以建莲子、大枣为引。整个药方配伍得当,针对秦可卿水亏火旺的病症,从多个方面进行调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曹雪芹能如此精准地运用中医知识,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在《红楼梦》中,除了这一情节,还有多处涉及医药知识,如养生、用药等。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故事更加真实生动,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医疗文化。
曹雪芹在医学方面的造诣,让《红楼梦》成为研究古代中医学的珍贵资料。他以文学的形式传播中医知识,让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领略到中医的博大精深。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也为后世了解古代中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
四、人物关系在第十回中的展现与影响
1.金寡妇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金寡妇与金荣是母子关系,这种关系在事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荣在学堂受辱后向母亲抱怨,金寡妇出于对儿子的关心和对家庭生计的考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她深知家庭经济对薛家接济的依赖,所以在儿子受辱后,虽心疼儿子,却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耐心劝说金荣忍耐。这种母子关系使得金寡妇在面对儿子的委屈时,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她既想维护儿子的尊严,又不得不为家庭的经济状况着想。这种矛盾心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发了后续她将此事告知璜大奶奶等一系列事件。
金寡妇与璜大奶奶是姑嫂关系。金寡妇将金荣受辱之事告知璜大奶奶,是基于姑嫂之间的信任和倾诉欲望。而璜大奶奶性格强势、爱挑事,听闻侄儿受辱后,立刻决定去宁国府理论。金寡妇虽有犹豫,但也默认了这一行为。这种姑嫂关系使得原本可能平息的事件进一步升级,璜大奶奶前往宁国府的举动,将家族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情节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波折。
金寡妇与尤氏之间虽没有直接的对话和正面冲突,但通过璜大奶奶这一中间人,她们之间产生了间接的联系。尤氏作为宁国府的当家主母,在璜大奶奶前来时,通过讲述秦可卿的病情和她在贾府的重要地位,成功压制了璜大奶奶的气势。金寡妇通过璜大奶奶的反馈,得知秦可卿的情况后,更加坚定了息事宁人的想法。尤氏与金寡妇之间这种间接的关系,使得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这一事件最终得以平息,也让读者看到了贾府家族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