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府,日子看似波澜不惊,却也时常因一些琐事或庆典泛起涟漪。这一日,王夫人见贾母因陪刘姥姥游玩着了风寒,不过并无大碍,吃了药后便放下心来,遂命凤姐来,吩咐她预备给贾政带去的东西。贾政点了学差在外地出差,王夫人对其关怀备至。
正说着,只见贾母打发人请,王夫人忙引着凤姐儿过来。王夫人关心贾母身体,贾母表示今日已大好,还夸赞凤姐送来的鹌鹑崽子汤有味儿,自己吃了很受用。王夫人顺势将功劳归于凤姐的孝心,贾母也点头认可,并吩咐凤姐若还有生的,炸两块配粥吃。
闲聊片刻,贾母便切入正题,告知王夫人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上两年本想给她做生日,却因有事耽搁了,今年人又齐全,料着没事,想大家凑在一起好生乐一乐。王夫人表示赞同,贾母提出学小家子大家凑分子的新法子,觉得这样既不生分又有趣。王夫人忙应和,贾母便命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所有姑娘、宝玉,以及贾珍的太太尤氏、赖大的母亲等有头有脸管事的媳妇。
众人很快齐聚一堂,贾母房里挤满了人。薛姨妈与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地下则站满了人。贾母命人拿小凳子给赖大的母亲等几个年事较高、地位也较高的嬷嬷坐,这一细节体现出贾家服侍过父母的佣人比年轻主子还有体面的规矩。
贾母将凑份子为凤姐过生日的想法告知众人,众人自然纷纷响应。贾母率先表态,自己出二十两银子。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贾母此举既展现了对凤姐的宠爱,也为众人定下了出资的基调。薛姨妈作为客人,与贾母对坐,也笑着表示随老太太,出二十两。邢夫人和王夫人则表示不敢与老太太并肩,每人出十六两,这既体现了对贾母的敬重,也显示出她们在贾府中的身份地位。
尤氏和李纨作为再小一辈的媳妇,笑着说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出十二两。不过,贾母体贴李纨寡妇失业,要替她出这份钱,这体现了贾母对李纨的照顾。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主动提出替李纨出份子钱,可后来的行为却暴露了她的精明算计。
在这场凑份子的活动中,每个人的出资都有着各自的心理和考量。贾母出资,是出于对凤姐的喜爱以及享受热闹的氛围,同时也借此展示自己在贾府的权威;薛姨妈出资,一方面是作为客人的随声附和,另一方面也是维护与贾府的关系;邢夫人、王夫人出资,既有对贾母的顺从,也有对凤姐地位的认可;尤氏和李纨出资,更多的是遵循家族的等级秩序;而王熙凤的表现,则充分展现了她善于迎合贾母、精明世故的性格特点。这场看似简单的凑份子活动,实则是贾府复杂人际关系和森严等级制度的一次生动体现。
2.庆寿当日的热闹场景
终于,到了凤姐生日这一天,贾府上下一片欢腾,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整个贾府仿佛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从清晨起便忙碌起来,众人都为这场盛大的庆寿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
当太阳高高升起,贾府的大厅里已经布置得焕然一新。华美的绸缎挂满了墙壁,精致的灯笼在梁柱间摇曳生辉,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戏台搭建在大厅中央,周围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供众人观赏表演。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宴会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是一群技艺精湛的杂耍艺人,他们身手敏捷,在台上表演着各种惊险刺激的节目。有的在空中翻着跟头,有的顶着沉重的道具稳稳前行,引得台下众人阵阵喝彩。孩子们兴奋地拍着手,眼睛紧紧盯着台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杂耍表演过后,便是精彩的戏曲演出。演员们粉墨登场,他们的唱腔婉转悠扬,动作婀娜多姿,将剧中的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的曲调,仿佛带着众人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世界。贾母坐在最前排,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不时随着节奏轻轻点头。她身旁的薛姨妈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与贾母交流几句对剧情的看法。
除了杂耍和戏曲,还有说书人在一旁讲述着有趣的故事。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讲述,配合着生动的表情和手势,让听众们仿佛身临其境。大家都沉浸在故事中,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为情节的发展紧张不已。
在宴会中,众人的互动也十分有趣。王熙凤作为寿星,自然成为了焦点。她穿着华丽的服饰,穿梭在人群中,与众人寒暄应酬。平日里威严的她,今日也显得格外亲切,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众人纷纷向她敬酒,说着各种吉祥祝福的话语。王熙凤一一回应着,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年轻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台上的表演。她们时而为演员的精彩表现鼓掌叫好,时而又对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宝玉也在人群中,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的思绪时不时飘向远方,心中惦记着远方水仙庵里的那场默默祭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