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赵姨娘
在探春处理赵国基赏银一事中,赵姨娘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她的狭隘和无知。当得知赏银只有二十两时,她跑到探春面前哭闹,认为女儿应该多给些银子,全然不顾贾府的规矩和探春的处境。她只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和利益,却没有理解探春作为管理者的难处。
从心理层面来看,赵姨娘一方面渴望在贾府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尊重,另一方面又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处事方法。她以为通过哭闹和施压,就能让探春改变决定,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只会让探春陷入尴尬的境地,也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
赵姨娘的这种表现对探春的改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她的哭闹和不配合,使得探春在改革初期就面临着来自内部的阻力,也让一些下人对探春的改革产生了质疑。然而,探春并没有被赵姨娘的行为所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从长远来看,赵姨娘的行为也让探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促使她在后续的改革中更加谨慎和果断。
五、主题与思想探讨
1.封建社会家族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通过探春和宝钗的改革行动,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展现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从内部管理来看,贾府存在着严重的财务混乱问题。探春在理家时发现,宝玉、贾环、贾兰上学费用以及姑娘们的脂粉钱等支出极不合理。上学费用本就是不必要的开支,而脂粉钱更是被负责采购的人克扣,导致姑娘们实际所得质量差、数量不足。这反映出家族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下人趁机中饱私囊,使得家族财富在无形中大量流失。这种财务漏洞不仅影响了家族的经济状况,也反映出家族管理的松散和无序。
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贾府下人们办事拖沓、互相推诿,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王熙凤生病后,府中管理陷入混乱,下人们更是懈怠起来。在探春改革过程中,虽然她通过支付赏银秉公执法等措施试图树立威信,但仍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例如,赵姨娘在赵国基赏银一事上的哭闹,就体现了家族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赵姨娘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家族规矩,给探春的改革带来了困扰。这说明在封建社会家族中,亲情与规矩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内部矛盾。
家族管理还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但也反映出儒家思想对家族管理的深刻影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都受到传统观念的严格约束。探春的改革措施虽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但要打破传统观念并非易事。例如,女性参与管理并进行改革在封建社会是非常罕见的,探春的改革行动必然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
此外,家族管理还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宝钗提出的“小惠全大体”主张,就是为了平衡承包园子的婆子们和其他下人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内部的不满和嫉妒,导致矛盾激化。这表明在封建社会家族管理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整体的和谐稳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家族管理面临着财务混乱、人员管理困难、传统观念束缚以及利益平衡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探春和宝钗的改革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最终未能改变贾府衰败的命运,这也反映出封建社会家族管理的复杂性和改革的艰难性。
2.对封建家族制度弊端的批判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通过贾府的现状和探春、宝钗的改革,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封建家族制度弊端的批判。
从贾府的现状来看,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等级森严和特权现象十分明显。在赵国基死讯赏银一事中,赵姨娘作为探春的生母,却因身份是妾室,其兄弟的赏银也只能按照家生子的旧例发放。这一事件揭示了封建家族中嫡庶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即使是亲生母女,也不能逾越这一规矩。这种等级制度不仅造成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隔阂,也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自由。赵姨娘为了一点赏银与探春哭闹,正是这种等级制度下扭曲心理的体现,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却又无法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贾府的财务混乱也是封建家族制度弊端的重要体现。宝玉、贾环、贾兰上学费用以及姑娘们的脂粉钱等不合理支出,反映出家族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和缺乏监督。负责采购的人可以肆意克扣脂粉钱,导致姑娘们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家族的财富却在这种不合理的支出中不断流失。这说明封建家族制度下,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