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母亲大闹绛云轩这一事件对贾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内部关系来看,它破坏了贾府的和谐氛围。绛云轩是宝玉等人生活的地方,原本是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但这次事件使得这里变得混乱不堪,宝玉等人的心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管理层面来看,它暴露了贾府管理的漏洞,引起了平儿等管理者的重视。平儿在处理这件事时,也意识到了贾府内部存在的问题,开始思考如何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从人物关系来看,它加深了婆子们与宝玉等人之间的矛盾,使得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
春燕母亲大闹绛云轩这一情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婆子们的蛮横无理和功利心态,也暴露了贾府管理的漏洞。这一事件对贾府的内部关系、管理和人物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冲突背后的社会问题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莺儿编篮引发的冲突以及春燕母亲大闹绛云轩等情节,背后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诸多问题。
等级制度的森严是冲突背后的重要社会问题。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等级分明,主子高高在上,丫鬟、婆子们处于不同的底层等级。主子们享受着荣华富贵,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而丫鬟和婆子们则必须严格遵守各种规矩和礼仪,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惩罚。例如,春燕的母亲和姑妈作为婆子,虽然处于底层,但在管理园子事务时,却仗着自己的一点权力,对春燕等丫鬟肆意打骂。而春燕等丫鬟面对婆子的无理行为,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反抗。这种等级制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残酷,底层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互相争斗,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人际关系的复杂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显着问题。在贾府中,各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主子与主子之间、主子与丫鬟之间、丫鬟与婆子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莺儿折柳编篮引发的冲突,表面上是莺儿与婆子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涉及到了宝钗、宝玉等众多人物的关系。春燕的母亲大闹绛云轩,不仅破坏了宝玉住处的和谐氛围,也让袭人、晴雯等丫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平儿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关系,既要维护贾府的规矩,又不能得罪任何人。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小心翼翼,处处提防,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别人,给自己带来麻烦。
经济分配的不合理也是冲突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贾府实行的“承包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婆子们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婆子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对所负责的区域看管得极为严格,甚至不惜与他人发生冲突。莺儿折柳编篮的行为,在婆子们看来是对自己利益的侵犯,因为每一根柳枝都可能带来潜在的经济价值。这种经济分配的不合理,使得底层人民为了一点微薄的利益而互相争斗,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矛盾。
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是导致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封建社会,礼教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春燕的母亲和姑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遵循着封建礼教的观念,认为自己作为长辈有权力管教晚辈,而不考虑事情的是非曲直。这种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僵化和保守,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的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人际关系的复杂、经济分配的不合理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可救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作者曹雪芹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
四、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多组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莺儿的天真与婆子的功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莺儿看到嫩绿的柳丝,便满心欢喜地折柳编篮,她的行为纯粹是出于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好奇,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她不懂得世故圆滑,当春燕提醒她这一带的花草由姑妈管理时,她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折柳并无不妥。而婆子们则截然不同,她们将管理花草视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对每一根柳枝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莺儿折柳的行为在她们眼中是对自己利益的侵犯,因此她们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和愤怒。这种对比突出了莺儿的天真无邪和婆子们的功利自私,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春燕的懂事与母亲的蛮横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春燕聪慧懂事,她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清晰的认知,能够理解母亲和姨妈的行为,但也对她们的贪婪和蛮横感到无奈。她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贪图小便宜,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理智。而她的母亲则完全相反,她蛮横无理,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春燕,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不考虑事情的是非曲直。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春燕的善良和懂事,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家庭关系的扭曲和人性的丑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