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环境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心情。在宝玉试文字的情节中,贾政把宝玉叫到房间询问学习情况。房间内的布置或许是庄重、严肃的,这与贾政作为封建家长的威严相呼应,也暗示了宝玉此时紧张、不安的心情。宝玉面对父亲的询问,心里有些慌张,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房间的环境就像一个无形的压力源,加剧了宝玉内心的紧张感,使读者更能理解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无奈和小心翼翼。
最后,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贾环在厨房打翻巧姐药罐这一情节,厨房的环境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背景。厨房是一个相对杂乱、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贾环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到药罐。而且厨房的热气、锅碗瓢盆的声音等环境因素,也增加了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戏剧性。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贾环可能就没有机会去看牛黄,也就不会打翻药罐,从而不会引发后续凤姐与赵姨娘、贾环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所以,厨房的环境描写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本回中的环境描写虽不显眼,但却巧妙地融入到情节和人物塑造中,通过烘托氛围、暗示人物心情和推动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让读者更能深入地感受到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和微妙。
4.伏笔与照应运用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诸多线索,使故事前后连贯、情节跌宕起伏。
宝玉试文字为后续科举发展埋下伏笔。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测试宝玉学问,这一情节体现了封建家族对子弟科举入仕的重视。宝玉虽对科举学问有所抵触,但在贾政面前仍努力表现。他在试文字中的表现,如对《惟士为能》的破题,显示出他有一定的学识素养。这为后文宝玉在科举道路上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若宝玉在科举上取得成就,将符合家族的期望,可能会改变他在贾府的地位和未来的命运;若他在科举上失败,与家族的期望产生冲突,将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纷争,进一步展现他与封建礼教的对抗。
提亲之事也存在伏笔。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虽这门亲事被贾母拒绝,但“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这暗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可能是家族未来的安排。在封建家族中,婚姻往往是为了家族利益和延续,宝钗稳重得体,符合封建家族对媳妇的要求。这一伏笔为后文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发展做了铺垫,也将引发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使故事的情感线更加复杂。
贾环结怨为后续矛盾冲突埋下伏笔。贾环打翻巧姐的药罐,引发了凤姐的愤怒,加深了他与凤姐等人的恩怨。贾环在贾府中本就不受重视,性格顽劣自私,此次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他与他人的矛盾。这为后续他可能引发的更多纷争埋下了伏笔,如他可能会与别人合伙做出不利于贾府的事情,或者继续捣乱,给贾府带来更多的麻烦。他与凤姐等人的矛盾也可能会升级,导致贾府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
此外,本回中还存在一些与前文的照应。宝玉试文字呼应前文元妃对宝玉学业的关心,体现了家族对宝玉前途的持续关注。贾环的行为则照应了他一贯在贾府中不受待见且性格扭曲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连贯和丰满。这些伏笔与照应的运用,使《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更加严谨,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精心布局和故事的深远韵味。
五、主题思想挖掘
1.封建家族制度体现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深刻体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对子弟学业和婚姻的高度重视,以及家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子弟学业方面,贾政对宝玉的要求充分展现了封建家族对科举入仕的看重。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便立刻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他认真询问宝玉的学习情况,仔细查看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详细指点。出题目让宝玉破题,关注宝玉对经典文章义理的理解。这一系列行为表明,在封建家族观念中,科举是子弟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政希望宝玉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为家族增添荣耀,延续家族的辉煌。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正是封建家族对子弟学业重视的典型体现。
在婚姻方面,贾母和贾政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反映了封建家族的联姻策略和对家族利益的考量。在贾母吃饭期间,贾政主动提到给宝玉相亲一事,显示出他对宝玉终身大事的关注。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时,贾政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再看看。贾母在了解到张家女儿娇生惯养、张家要招女婿进门等情况后,坚决拒绝了这门亲事。这说明他们在考虑宝玉的婚姻时,会综合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姑娘的品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这门亲事能为家族带来益处。而凤姐提及“金玉良缘”,也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认为宝钗稳重得体,更适合成为贾府的少奶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