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贾母更倾向薛宝钗。理由是在封建家族观念中,婚姻往往是为了家族利益和延续。薛宝钗稳重得体,博学多才,深谙为人处世之道,符合封建家族对媳妇的要求。她的“金玉良缘”之说在贾府众人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凤姐提及“金玉良缘”时,贾母并未反对,反而笑了,这或许暗示着贾母对这门亲事并非排斥。而且,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与贾府联姻能进一步巩固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从家族长远发展考虑,贾母可能更希望宝玉能娶一个能操持家务、助力家族的媳妇,而宝钗显然具备这样的能力。
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贾母在宝玉婚姻人选上处于摇摆状态。她既疼爱黛玉,希望宝玉能幸福;又要考虑家族的利益和未来。在第八十四回提亲之事中,贾母对张家千金的拒绝,表明她在为宝玉挑选媳妇时十分谨慎。她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会轻易做出决定。随着情节的发展,家族的形势和宝玉的未来走向都会影响贾母的最终选择。
红学界关于宝玉婚姻人选的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依据和理由。这些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封建家族的婚姻观念。
2.本回在全书中地位看法
红学界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持有多种不同看法,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本回的重要性。
部分学者认为这一回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故事多围绕着贾府的日常生活、儿女情长展开。而本回中,贾政测试宝玉学问,正式将科举这一关乎家族兴衰的重要元素引入,预示着宝玉未来将面临科举的挑战,这与他内心对自由和情感的追求形成冲突,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矛盾的种子。提亲之事的出现,也使宝玉的情感命运变得更加复杂。从拒绝张家千金到“金玉良缘”的重提,暗示着宝玉的婚姻不再仅仅是个人情感问题,而是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这一系列情节的转变,标志着故事从相对轻松的生活场景逐渐转向更为严肃的家族事务和人物命运的抉择,推动了情节向更深层次发展。
也有学者强调本回在人物性格进一步展现方面的重要作用。宝玉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的表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对科举的抵触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其叛逆却又无奈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贾政作为封建家长,在宝玉学业和婚事上的谨慎态度,充分体现了他对家族传承的责任感和封建礼教的坚守。贾环的顽劣自私在打翻巧姐药罐事件中暴露无遗,进一步揭示了他因长期受冷落而扭曲的心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疼爱子女和机智圆滑在巧姐生病和提亲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为后续情节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命运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观点认为本回是家族矛盾激化的关键节点。贾环打翻药罐事件,加深了他与凤姐等人的恩怨,使贾府内部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和尖锐化。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等级制度的森严,也预示着家族内部的斗争将愈演愈烈,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同时,提亲之事引发的各方人物的态度和想法的碰撞,也体现了家族内部在婚姻观念和利益考量上的分歧,进一步加剧了家族的不稳定因素。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既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又是人物性格深入展现和家族矛盾激化的关键环节,对推动故事的整体发展和揭示主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喜欢【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