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通过展现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命运的无常,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剧色彩。
4.伏笔与暗示
本回中存在多处伏笔和暗示,对后文情节发展起到了预示作用。
北静王送玉是一个重要伏笔。北静王在与宝玉见面时,态度亲切,还送了宝玉礼物。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他的举动暗示着贾府与北静王势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可能预示着在未来,北静王会在贾府的命运中扮演重要角色,或许在贾府面临危机时提供帮助,也可能因政治斗争将贾府卷入其中。
戏曲内容也有暗示。在贾府庆祝贾政升官的宴席上,所演的戏曲或许蕴含深意。戏曲往往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其情节可能暗示着贾府表面的繁荣只是暂时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就像戏曲中可能有繁华过后的凄凉场景,预示着贾府未来会走向衰败。
此外,薛蟠再次惹祸被判处流放之刑,这不仅是薛家的灾难,也暗示着贾府的命运会受到牵连。薛家与贾府关系密切,薛家的变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宝玉与宝钗的婚事,甚至波及整个贾府的稳定。这些伏笔和暗示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线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重重悬念,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红楼梦》中家族命运的无常和封建社会的复杂。
五、主题思想探讨
1.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通过贾政升官和薛蟠官司,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贾政升官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和官场斗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犹如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官员的升迁往往并非单纯凭借才能和政绩。北静王在贾政升官一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他的暗示让贾政得以升为工部郎中。这其中或许存在着贾府与北静王之间的利益交换。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拥有雄厚的财富和人脉资源,北静王可能看中了这些,通过帮助贾政升官来巩固与贾府的关系,为自己在官场中增添助力。而贾政为了获得升迁,也可能向相关势力进行了贿赂或承诺了某些利益。这种权钱交易的现象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屡见不鲜,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脱颖而出,而那些善于钻营、攀附权贵的人却能平步青云。
薛蟠的官司则充分揭示了封建法律的不公和残酷。薛蟠本就是个鲁莽冲动、缺乏自制力之人,此前就曾因争买香菱打死冯渊,闹出人命官司。此次他又因一笔糊涂账与伙计发生争执,冲动之下将人打死。然而,薛家凭借着雄厚的财富和家族势力,四处托人疏通关系,试图减轻薛蟠的罪责。这表明在封建社会,法律并非是公正无私的,而是可以被金钱和权势所左右。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逍遥法外,而普通百姓则只能任人宰割。同时,朝廷在处理薛蟠的案件时,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和残酷性。朝廷严打此类恶性事件本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公正和人性。薛蟠的行为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却忽视了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人性的复杂性。这反映出封建法律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层面。官场的权钱交易、法律的不公和残酷,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红楼梦》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2.命运的无常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命运的无常,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生的变幻莫测。
贾政升职为工部郎中,这一喜讯如同一束光照进贾府,给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贾府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仿佛看到了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贾政本人也深感荣耀,开始憧憬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命运的齿轮不会总是朝着美好的方向转动。就在贾府为贾政的升职欢呼庆祝时,薛蟠惹祸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这份宁静与喜悦。薛蟠因冲动鲁莽,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之刑。这一事件给薛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贾府陷入了阴影之中。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此搁置,家族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从喜悦到沉重的巨大转变,充分体现了命运的无常,让人猝不及防。
黛玉在爱情与命运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更是命运无常的生动写照。她对宝玉一往情深,然而自己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却让她的爱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她的生日本应是一个温馨的时刻,但却因贾府忙着庆祝贾政升官而被冷落。这种冷清的场景与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不公。她常常暗自神伤,担忧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会逐渐下降,担忧宝玉会离她而去。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使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格外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她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