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曾经如日中天,她是贾府的管家奶奶,掌握着家族的财政大权和管理事务的决策权。但在本回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地位在逐渐下降。王夫人和邢夫人对她的指责和不满,反映出长辈们对她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下人们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她敬畏有加,而是开始消极怠工,甚至对她的命令阳奉阴违。在送葬的前一日,王夫人责备她躲着享受,这更是对她地位的一种公然挑战。随着贾母的去世,贾府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王熙凤失去了贾母这一强大的靠山,她在贾府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王熙凤在本回中的遭遇,预示着她未来的命运将充满坎坷。她的精明逐渐丧失,使她在复杂的家族斗争中难以立足;她在贾府的地位逐渐下降,也让她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和权力。等待她的,很可能是更加悲惨的结局,如被贾府抛弃、陷入困境等。这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四、贾府众人的众生相
1.忠心与痴情之人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中,鸳鸯和史湘云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们对贾母的忠心与痴情。
鸳鸯,作为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她与贾母的感情深厚而真挚。在贾母去世后,她的忠心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她得知贾政认为不必将贾母的丧事办得过于奢靡浪费时,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凤,恳求她无论如何都要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出于对贾母的敬重,更是她内心深处对贾母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鸳鸯深知贾母一生尊贵,在贾府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她希望贾母的身后事能够配得上她的身份和地位。在以往的情节中,鸳鸯一直尽心尽力地侍奉贾母,贾母的衣食起居她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她拒绝贾赦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做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贾母。她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了贾母,这份忠心日月可鉴。
史湘云,这位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姑娘,同样对贾母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尽管她因照顾老公走不开,但在送殡的前两天,她还是克服困难前来探望贾母。当她看到贾母的遗体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是贾母将她接到贾府抚养长大,在她心中,贾母就如同亲人一般。她在贾府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都与贾母息息相关。在书中其他情节里,史湘云常常与姐妹们在贾母身边嬉笑玩闹,贾母对她也是疼爱有加。如今贾母离世,她的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悲痛。她的到来,让贾府众人感受到了她对贾母的深情厚谊。
鸳鸯和史湘云,一个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贾母的忠心,一个用悲痛的泪水抒发对贾母的痴情。她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忠诚与深情。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她们对贾母的这份情感显得格外珍贵,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贾母在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守财与挑刺之人
在贾母的丧事上,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们守财和挑刺的特点,她们的行为不仅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了贾府的衰败。
邢夫人向来以吝啬和自私着称,在贾母丧事这件事上,她的守财本性暴露无遗。整个丧事过程中,她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仿佛贾母的离世与她毫无关系。她心里只盘算着自己的利益,想着如何从这场丧事中捞到好处。当贾府面临资金短缺,操办丧事困难重重时,邢夫人却视而不见,没有拿出一分钱来支持。她甚至还在暗地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妄图从丧事的各项开支中克扣钱财,中饱私囊。她的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她的贪婪和自私,完全不顾及家族的体面和尊严。
王夫人虽然不像邢夫人那样明目张胆地守财,但她在丧事上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她不出力也就罢了,还总是对负责操办丧事的王熙凤横加指责。在丧事进行了三天后,府内依旧混乱不堪,王夫人便气势汹汹地前来质问王熙凤。她没有看到王熙凤为了办好丧事所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困境,只是一味地责怪王熙凤办事不力。她不理解王熙凤在没钱没人的情况下,已经竭尽全力在维持局面。王夫人的这种挑刺行为,让王熙凤感到无比委屈和无奈。她不敢把没钱导致下人们不干活的实情告诉王夫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压力。
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守财与挑刺,反映出她们的短视和自私。她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贾府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贾母的去世,本应是家族成员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时刻,但她们却为了个人私利而互相指责、互相拆台。这种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邢夫人和王夫人作为长辈,本应起到表率作用,带领家族成员共同应对困难。然而,她们的行为却让人心寒。她们的守财和挑刺,不仅伤害了王熙凤,也让贾府的其他成员感到失望和不满。这种家族内部的不和谐,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脆弱,最终走向了衰败的结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