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他人物的表现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惜春、包勇、贾琏、贾政等人物的表现各具特点,他们的言行和心理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惜春在贾府被盗事件后,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自责。她哭诉自己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觉得没脸见人,认为是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她的这种反应,一方面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懦弱和逃避,面对突发的变故,她没有勇气承担责任,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哭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她对贾府现状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她意识到贾府已经走向衰败,自己在这个家族中也难以有安稳的未来,这也为她后来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埋下了伏笔。惜春的表现使得她与尤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也让她与凤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凤姐为了安慰她,强撑病体陪伴她,体现出两人在困境中的相互依靠。
包勇在本回中展现出了忠义和勇敢的一面。他本是甄府荐来的仆人,有着一身武艺且心怀忠义。在贾府被盗当晚,他察觉到尼姑进入的异常,虽被腰门的老婆子阻拦,但仍坚守岗位。当发现贼人时,他毫不畏惧地赶去驱赶,打死了何三。他的言行体现出他对贾府的忠诚和对盗贼的愤恨。他对三姑六婆随意进入贾府的不满,也反映出他对贾府管理混乱的批判。包勇的勇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被盗后的紧张局势,也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他与其他家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人在贾府遭遇困境时大多选择逃避或装穷,而包勇却挺身而出,维护着贾府的安全。
贾琏在得知贾府被盗的消息后,表现得极为暴躁和冲动。他不顾贾政在场,狠狠地骂了贾芸一顿,甚至往他脸上啐了几口。这一行为既体现出他对贾芸未能尽责的愤怒,也反映出他自身的焦虑和无奈。他深知贾府被盗对家族的影响巨大,不仅财物损失惨重,声誉也受到了损害。他的暴躁情绪也使得他与贾芸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贾芸只能垂手站着,不敢回一言。同时,贾琏在面对贾政时,又表现出了敬畏和依赖,他跪下询问该如何处理此事,显示出他在重大问题上缺乏主见。
贾政在听到贾府被盗的消息后,先是发怔,然后开始冷静地思考应对之策。他询问失单的情况,并考虑到开失单可能带来的风险,表现出他的沉稳和谨慎。他制止了贾琏对贾芸的责骂,体现出他作为长辈的理智和公正。贾政的表现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他决定报官缉贼,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言行也影响着贾府众人的心理,让大家在慌乱中找到了一丝主心骨,稳定了贾府的局势。
综上所述,惜春、包勇、贾琏、贾政等人物在本回中的表现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对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特色赏析
1.情节设置的巧妙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在情节设置上独具匠心,采用妙玉和赵姨娘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的结构,巧妙地相互映衬,深刻展现出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乱象与衰败。
妙玉这条线索围绕着她被劫展开。贼人在贾府被盗过程中盯上妙玉,因其美貌和与贾府的关联,将她掳走。这一情节反映出贾府管理的混乱和门禁的松弛,在贾母去世、府里人员疏于防范的情况下,连佛门净地栊翠庵的妙玉都无法保全。妙玉出身富贵之家,遁入空门却未能摆脱尘世的纠葛,她的被劫象征着在封建末世的黑暗中,即使追求高洁、试图远离世俗的人也难以自保。她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以及美好事物在污浊社会中的毁灭。
赵姨娘的线索则聚焦于她在铁槛寺的发病、中邪到死亡。赵姨娘为人刻薄、善妒、贪婪,在贾府中地位卑微却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谋取利益。她长期作恶多端,内心的愧疚和恐惧在精神错乱时以中邪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痛苦地死去。她的死亡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妾室地位的卑微与无奈,以及人性因欲望和不甘而扭曲的悲哀。这也暗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腐败,即使是家族中的一员,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相互映衬。妙玉身处佛门,本应是清净之地,却遭遇被劫的厄运;赵姨娘身处世俗,一生都在为利益争斗,最终落得凄惨的结局。一个是高洁的出家人,一个是世俗的小人物,她们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共同揭示了封建末世下众生的无奈。
从贾府的角度来看,妙玉被劫和赵姨娘之死都是贾府衰败的体现。妙玉被劫说明贾府连保护一个尼姑的能力都没有,其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外部安全的失控可见一斑;赵姨娘的死亡则反映出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