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王熙凤深知贾府入不敷出的困境,虽采用放高利贷等不太光明的手段来维持经济运转,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经济压力。她去世后,贾府失去了这样一个善于理财和应对经济危机的人。贾府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入不敷出的问题更加严重。债务缠身的贾府,没有了王熙凤的周旋和谋划,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让贾府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深渊。原本奢华的生活难以维持,各项开支不得不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也被迫取消。贾府的经济大厦在王熙凤去世后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人际关系方面,王熙凤在贾府是权力的核心,各方人物围绕着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她对上讨好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对下管理众多的丫鬟、婆子和小厮。她的存在维持了贾府人际关系的表面和谐。然而,她的去世打破了这种平衡,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迅速激化。王仁的贪婪和冷漠在此时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他对巧姐冷言冷语,挑拨离间,引起了巧姐的反感,也让贾琏对他感到失望。府中的下人们也开始拉帮结派,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原本团结的贾府变得四分五裂,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而复杂。
贾府众人的反应和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贾琏和平儿陷入了悲痛之中,平儿拿出自己的体己钱帮助贾琏筹办丧事,这体现了他们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宝玉和宝钗听闻王熙凤去世的消息后,想要前去探望,但被王夫人劝阻,这反映出贾府众人对王熙凤去世的不同态度。一些下人则暗自庆幸,认为少了一个严厉的管理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行事;而一些有远见的人则忧心忡忡,意识到贾府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
王熙凤的去世对贾府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进程。贾府在管理、经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混乱和困境,预示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即将走向覆灭。
2.贾府经济困境与应对措施
贾府的经济困境由来已久,入不敷出、债务缠身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
在王熙凤管理贾府时,虽凭借其精明手段维持着表面的繁荣,但实际上贾府的经济早已千疮百孔。府中开支庞大,上至主子们的吃穿用度、日常排场,下至丫鬟小厮的月钱赏赐,每一项都需要巨额的资金。同时,贾府还要应对各种人情往来、节庆祭祀等活动,这些开支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消耗着府中的财富。而贾府的收入却十分有限,主要依靠田庄的地租和少量的商业经营,但这些收入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开支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府的经济状况愈发恶化。田庄遭遇天灾,收成锐减,地租收入大幅减少。而王熙凤放高利贷等不正当的经济手段,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资金压力,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和风险。债务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让贾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在这危急时刻,清客程日兴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贾府应该精简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削减一些丫鬟小厮的数量,降低主子们的生活标准,减少节庆活动的规模等。他还建议贾府可以变卖一些闲置的房产和土地,以换取资金来偿还债务。此外,程日兴还提出可以与一些商业伙伴合作,开展一些新的商业项目,增加府中的收入来源。
贾政对程日兴的建议表现出了复杂的态度。一方面,他深知贾府的经济困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挽救。他认同程日兴关于精简开支的建议,认为这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关键。他开始着手削减府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减少了一些丫鬟小厮的数量,降低了主子们的饮食标准。但另一方面,贾政也有着封建贵族的固执和保守。他对变卖房产和土地的建议有所顾虑,认为这是有损家族颜面的事情。他担心这样做会让外界认为贾府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从而影响家族的声誉和地位。对于开展商业项目,他也心存疑虑,认为这与贾府的贵族身份不符,担心会引起他人的非议。
然而,贾政的这些顾虑并不能改变贾府经济衰败的现实。尽管他采取了一些精简开支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贾府的经济问题。贾府的债务依然沉重,入不敷出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府的经济困境越来越严重,最终走向了衰败的深渊。
贾府的经济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贾政在面对清客程日兴的建议时的复杂态度,也反映了封建贵族阶层的局限性。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使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3.贾府内部矛盾与纷争
王熙凤去世后,贾府内部原本被压制的矛盾如汹涌的暗流般浮出水面,新的纷争也不断涌现,其中王仁与贾琏、巧姐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些矛盾如同催化剂,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