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元春

作品:【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作者:张一疯|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4 13:41:39|字数:32806字

从象征意义上看,元春省亲象征着封建家族的兴衰。贾府为了迎接省亲,不惜一切代价,如同飞蛾扑火般追求短暂的荣耀。而元春在宫廷中的地位也如同昙花一现,她的命运与贾府紧密相连。她的死亡预示着贾府失去了靠山,最终走向衰败。这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家族命运的无常,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悲剧的思考。

五、贾元春的点戏寓意

1.《豪宴》

在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中,《豪宴》寓意深刻,与贾府的命运紧密相连。《豪宴》出自明代李玉剧作《一捧雪》,红学界定论,它暗示着贾府会因一件古董玩火自焚,这件古董便是石呆子的古董扇。

在《红楼梦》里,石呆子视扇子比自己的命还宝贵,贾琏也认为“原是不能再得的”,贾赦更是“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为了得到这些扇子,贾赦、贾琏等人不择手段,将事情升级为“机密大事”。二尤正传部分,贾赦特派贾琏两赴平安州公干,第一次“来回得十五六天的工夫”,第二次“将事办妥,回程已是将近两个月的限了”,足见此事相当棘手。

后四十回抄家时,有李御史参奏平安州,直指石呆子古董扇一案。这就如同《豪宴》暗示的那样,贾府因对古董的贪婪追求,陷入了一场危险的漩涡。贾府众人在追求财富和荣耀的过程中,如同在举办一场奢华的盛宴,却没有意识到背后隐藏的危机。

这场“豪宴”象征着贾府表面的繁华和富贵。然而,盛宴终有散场时,贾府的奢华生活也只是昙花一现。《豪宴》的寓意揭示了贾府因贪婪和不择手段而走向衰败的命运。它警示着人们,过度的追求和贪婪会带来灾难,繁华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正如红学研究中所指出的,《豪宴》是通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它为贾府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预示着这个家族终将走向覆灭。

2.《乞巧》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出自洪升剧作《长生殿》,原为第二十二出《密誓》,其象征意义深远,与元春的命运和宫廷爱情紧密相连。

《乞巧》这出戏着眼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在《长生殿》中,七夕之夜,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立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然而最终却未能逃脱悲剧的结局。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为首的国舅家族得罪了安禄山为首的边境藩王,事发后军民问罪于杨国忠和杨贵妃,杨贵妃自缢身亡。这一历史典故暗示了元春在宫廷中的命运。

元春身处宫廷,虽贵为贤德妃,但宫廷斗争残酷无情。她如同杨贵妃一样,虽得皇帝宠爱,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宫廷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她的家族——贾府,在朝廷中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这使得她不得不卷入宫廷政治的漩涡之中。一旦家族在朝廷中失势,她在宫廷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

从宫廷爱情的角度来看,《乞巧》反映了元春对皇帝爱情的祈愿。她希望皇帝能像唐明皇对杨贵妃那样,忠于爱情,从而保住贾府的荣华富贵。然而,宫廷中的爱情往往充满了政治因素,皇帝的宠爱也并非一成不变。元春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在宫廷中小心翼翼,努力维护着与皇帝的关系。

《乞巧》这出戏隐喻了元春的悲剧命运。她在宫廷中虽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她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在省亲时短暂地感受亲情的温暖。最终,她如同杨贵妃一样,在宫廷斗争中香消玉殒,贾府也随之走向衰败。《乞巧》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宫廷爱情的脆弱和女性命运的悲惨。

3.《仙缘》

《仙缘》出自明代汤显祖剧作《邯郸记》,原为第三十出《合仙》,在元春省亲所点四出戏中,它寓意独特,与宝玉仙缘及小说主题紧密相连。

从与宝玉仙缘的层面来看,《邯郸记》中送来枕头的是神仙,《红楼梦》里前来点化宝玉的一僧一道同样是神仙。这暗示着宝玉的人生将有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宝玉本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经修炼后幻化成通灵宝玉来到人间经历尘世。一僧一道在他的人生中多次出现,引导他领悟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了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等诸多变故后,最终在一僧一道的点化下,宝玉悬崖撒手,回归了本真,这便是他的“仙缘”。《仙缘》这出戏预示了宝玉最终会脱离尘世的羁绊,与仙界结缘。

在应景层面,《仙缘》是一出热闹戏,八仙降临,吉祥福瑞,配合了省亲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喜庆场面。但这种热闹只是短暂的,就如同贾府的繁华一样,终究是一场幻梦。这也与小说整体的悲剧主题相呼应,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了背后的凄凉和无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方便以后阅读【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第13章 贾元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第13章 贾元春并对【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