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袭人

作品:【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作者:张一疯|分类:历史|更新:2025-04-14 13:41:59|字数:20692字

2.现代正面解读

现代部分学者认为袭人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而非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从出身来看,袭人因家贫被卖入贾府,失去了人身自由,这本身就是一种被损害的遭遇。她虽身处贾府,看似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本质上仍是任人摆布的奴隶。

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袭人不得不遵循各种规矩和制度。她劝宝玉读书上进,希望他走仕途经济之路,这并非是她真心认同封建礼教,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认为这是宝玉乃至贾府唯一的出路,也是她能在贾府安稳生存的保障。她向王夫人进言,也是出于对宝玉和贾府未来的担忧,并非为了个人私利去陷害他人。

袭人在贾府中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却也时常面临各种压力和误解。晴雯被撵一事,很多人认为是袭人告密所致,但实际上是那些邪婆子进谗构陷。袭人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只是一个努力求生的弱女子,她的行为更多是为了自保和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袭人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

3.客观综合评价

袭人是《红楼梦》中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对她的评价需从多个角度客观分析。

从优点来看,袭人具备诸多值得肯定的品质。她温柔和顺,面对宝玉的误踢,不仅不抱怨,还反过来安慰宝玉,尽显宽容与体谅;恪尽职守,对宝玉的生活照料无微不至,饮食起居皆安排妥当;忠心耿耿,无论是对贾母、宝玉还是王夫人,都尽心尽力服侍,为他们着想;有大局观,向王夫人进言将宝玉搬出园子,是从贾府的长远利益考虑。

然而,袭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极力劝宝玉读书上进,追求仕途经济,希望宝玉遵循封建正统道路,这与宝玉的叛逆性格产生了冲突。她为了在贾府站稳脚跟,努力迎合王夫人等长辈的心意,其行为有时显得过于世故和功利。在晴雯被撵一事上,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是她告密,但她的一些做法容易引起他人的猜疑和误解。

总体而言,袭人是一个在封建制度下努力生存的女性,她既有善良、忠诚的一面,也有受时代局限的一面。我们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她,理解她在复杂环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七、袭人结局的不同版本与意义

1.续书中的结局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袭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嫁给蒋玉菡。宝玉出家后,贾府家道中落,袭人失去了往日的依靠。王夫人念其多年服侍之情,又考虑到她尚未婚配,便为她择了良配。

蒋玉菡是忠顺王府里有名的戏子,与宝玉交情匪浅,曾与袭人有过一面之缘。在说媒过程中,蒋玉菡听闻袭人的贤良淑德,欣然应允这门亲事。

成婚当日,袭人虽满心悲戚,却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她身着嫁衣,带着对往昔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踏入了蒋家。婚后,她与蒋玉菡相互扶持,日子倒也安稳。袭人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用心经营着新的生活。她的这段结局,既充满了无奈,也蕴含着一丝生活的希望。

2.脂批暗示的结局

脂批为我们探寻袭人结局提供了别样视角,其中暗示袭人在后续会资助宝玉宝钗夫妻。在《红楼梦》的复杂脉络里,这一情节虽未明确呈现,但脂批的线索却意味深长。

袭人在贾府时,与宝玉感情深厚,即便后来贾府败落、宝玉出家,她心中那份情感或许也未曾消散。当她嫁与蒋玉菡后,生活逐渐安稳,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此时的宝玉和宝钗,可能陷入困境。

从脂批暗示来看,袭人会念及旧情,伸出援手。这一行为既体现出她内心的善良与重情重义,也反映出命运的无常。曾经在贾府风光一时的众人,如今境遇反转。袭人虽身份转变,但她的善举为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人性在困境中的光辉,同时深化了《红楼梦》世事无常的主题。

3.结局的悲剧意义

袭人结局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悲剧。她虽努力遵循封建礼教,恪尽职守、温柔和顺,一心为宝玉和贾府着想,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先是从贫苦家庭被卖入贾府为婢,后宝玉出家,她又被迫嫁给蒋玉菡。这一系列遭遇表明,在封建社会,女性如同物品般被随意买卖、安排婚姻,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

她的结局也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作品通过描写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袭人作为其中一员,她的无奈与挣扎,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她的悲剧不是个例,而是那个时代众多女性的缩影,进一步凸显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和对人性的戕害,引发读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

八、袭人形象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1.丰富《红楼梦》的人物群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方便以后阅读【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第23章 袭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第23章 袭人并对【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