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得知宝珠愿为义女的消息后,喜之不尽。他明白宝珠此举是在表达忠诚,也意味着她会保守秘密。于是,贾珍即时传下命令,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将她视为宁府的主子之一。这一安排不仅是对宝珠的一种奖赏,也是为了让她安心,确保她不会泄露秦可卿死亡背后的秘密。宝珠通过这一明智的决策,成功地在危机四伏的贾府中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3.哀哭不已
在秦可卿的丧礼上,宝珠的哀哭令人动容。她身着素服,面容悲戚,整日守在灵前,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时而低声抽泣,肩头微微颤抖;时而放声大哭,悲声回荡在灵堂之中。
宝珠的哀哭,是对秦可卿深厚主仆情谊的真情流露。秦可卿在世时,待她如亲人一般,给予她尊重与关爱,教会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今秦可卿骤然离世,宝珠感觉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汹涌。
同时,宝珠的哀哭也包含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瑞珠触柱而亡,让她深知秦可卿之死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她虽凭借成为义女的决定暂时保全了自己,但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未知。留在铁槛寺陪伴秦可卿之灵,是她对过去生活的坚守,也是对未知命运的逃避。在这哀哭中,既有对秦可卿的不舍,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她用哀哭宣泄着内心的痛苦,也在这哭声中与过去的生活做着最后的告别。
4.拒不回府
秦可卿丧礼完毕后,宝珠执意留在铁槛寺陪伴其灵柩,死活不肯再回宁国府,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对秦可卿深厚的感情是首要因素。秦可卿生前待宝珠极好,给予她尊重、关怀与教导,两人建立了超越主仆的情谊。秦可卿的离世让宝珠悲痛欲绝,她觉得只有留在铁槛寺陪伴灵柩,才能继续守护着秦可卿,表达自己的忠诚与不舍。
对宁府的担忧也是重要原因。瑞珠触柱而亡,让宝珠意识到秦可卿之死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很可能与贾珍的丑事有关。她深知宁府内部关系复杂、暗流涌动,回到宁府可能会陷入各种纷争和危险之中。留在铁槛寺,能让她远离宁府的是非之地,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宝珠成为秦可卿义女后,身份有所转变,她或许也不想再回到宁府过那种丫鬟的生活。铁槛寺相对清净,在这里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同时也能坚守对秦可卿的承诺。因此,宝珠毅然选择留在铁槛寺,拒不回府。
五、宝珠的角色关系
1.与秦可卿的主仆情
宝珠与秦可卿之间有着深厚的主仆情谊,这种情谊在日常相处和重大事件中都有明显体现。
在日常生活里,宝珠作为秦可卿的贴身丫鬟,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清晨精心伺候梳妆,饮食上用心安排,参加社交活动时也时刻留意秦可卿的需求。秦可卿对宝珠同样关怀备至,她不以主子身份自居,尊重宝珠的人格,还会在闲暇时教导她读书识字、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宝珠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秦可卿去世后,宝珠的一系列举动更是凸显了她们之间的深情。她主动提出愿为义女,承担摔丧驾灵之任。在封建社会,这通常是子女的职责,宝珠以丫鬟身份承担,足见其对秦可卿的忠诚与不舍。在丧礼上,宝珠哀哭不已,悲伤之情发自肺腑。她执意留在铁槛寺陪伴秦可卿之灵,不肯回宁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秦可卿的守护和对这份主仆情谊的坚守。这种深厚的主仆情,超越了身份的界限,令人动容。
2.与贾珍的微妙关系
宝珠与贾珍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且随着秦可卿的离世发生了明显变化。
秦可卿在世时,宝珠作为其丫鬟,与贾珍的交集并不多。此时贾珍对宝珠的关注有限,宝珠在他眼中或许只是众多丫鬟中的一员,并未引起特别的注意。
然而,秦可卿死后,情况发生了转变。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敏锐地做出成为秦可卿义女、摔丧驾灵的决定。这一行为让贾珍对宝珠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贾珍喜之不尽,不仅认可了宝珠成为义女的请求,还命令府里的仆人称宝珠为小姐,将她视为宁府的主子之一。
贾珍态度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宝珠的举动表明她愿意保守秦可卿死亡背后的秘密,这让贾珍感到安心。他深知瑞珠之死是因为知晓了自己与秦可卿的丑事,而宝珠的忠诚表态意味着她不会泄露秘密,维护了宁府的颜面。另一方面,宝珠以义女身份参与丧礼,在一定程度上为秦可卿的丧事增添了体面,也让贾珍在众人面前有了交代。
此后,宝珠留在铁槛寺陪伴秦可卿之灵,与贾珍的直接接触减少,但他们之间这种基于秘密和利益的微妙关系依然存在。
3.与瑞珠的同伴情谊
在秦可卿身边,宝珠与瑞珠是朝夕相伴的同伴。她们一同伺候秦可卿的生活起居,共同经历着府中的琐碎日常。在长期的相处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信任、相互扶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