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覆盖了整个天空。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在苍穹之上,洒下清冷的银辉,照亮了青岚山脉的峰峦起伏。月光如水,流淌在山间的每一处角落,给这片静谧的世界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李明和柳儿并肩站在山巅,极目远眺。远处的云海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如梦似幻,宛如仙境一般。微风吹过,柳儿的发丝如丝般飘动,轻轻拂过李明的脸颊,带来一丝淡淡的香气。
“李明,你听过《老子》中那段关于有无相生的论述吗?”柳儿的声音轻柔而婉转,仿佛夜风中的一缕轻烟。
李明微笑着点头,回答道:“当然,普版《老子》中有记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马王堆帛书版的解释也大致相同。”
柳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轻声说道:“我父亲曾给我看过合明学宫的古本注释,那里的解释与你我所知大不相同呢。”
李明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问道:“哦?有什么不同之处?”
就在这时,一阵奇异的共鸣从山谷深处传来,如同远古的呼唤,穿越时空的隧道,直抵他们的耳畔。这声音低沉而悠远,仿佛是大地在呼吸,又像是宇宙在低语。李明的耳膜微微震颤,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音符穿透空气,直入心魂。
"那是什么声音?"李明警觉地环顾四周。
柳儿的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跟我来,我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力量...就像我梦中常常见到的那样。"
两人循着那神秘的声音,穿过密林,越过溪流,来到一处隐秘的山谷。谷中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台,上面刻满了古老的符文,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这是...祭祀台?"李明惊讶地问道。
柳儿轻抚石台上的纹路:"合明学宫的典籍中记载,'祀天祭地','祀'以配天,比如'天神'四望'等不能直接以五感感受到的事物;'祭'以配地,比如'地示'山川'等有相或者有形可感的事物。"
突然,石台中央的符文亮起微弱的蓝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二人笼罩。李明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旋转...
"李明!柳儿!"两人在一声惊呼中失去了意识。
当他们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天空呈现出奇异的紫金色,远处矗立着九座巍峨的山峰,每座山峰顶端都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
"我们...这是在哪里?"李明震惊地问道。
一位身着古装的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的面容慈祥却透着威严:"远方的来客,你们被祭祀之音召唤至此,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柳儿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理解老人的话语:"您是说,我们是通过那块石台...通过祭祀的力量来到这里的?"
老人点头:"正是。此地名为'九天玄境',是连接天地人三界的枢纽。你们的世界已然忘记了祭祀的真义,只将其视为一种礼仪。但在远古之时,祭祀是与天地沟通的桥梁。"
李明环顾四周:"那这些山峰和火焰又是什么?"
"此乃'九天祭坛',每一峰对应一种天地元素,火焰则是天地之灵的显现。"老人解释道,"《老子》中言'音声相和',指的是通过声音的共振,可以感应天地。普传注释只道是阴阳辩证,却不知其中蕴含着祭祀的奥秘。"
柳儿若有所思:"所以马王堆帛书版与普传版本虽然文字相近,但合明学宫的前辈却从中领悟到了祭祀之法?"
"不错。"老人指着远处的山峰,"'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这不仅阐述了万物的相对性,更揭示了祭祀的原理——通过感知那些不可见、不可听、不可闻的存在,与天地神灵沟通。"
"那'祀'与'祭'的区别又是什么?"李明追问道。
老人微笑:"'祀'以配天,比如'天神'四望'等不能直接以五感感受到的事物,故用之于'祀',与'无'混同为一;'祭'以配地,比如'地示'山川'等有相或者有形可感的事物,故用之以'祭',与'有'并生。天地以'祭祀',人鬼用之以'享',明长幼之序。"
随着老人的解释,李明和柳儿逐渐理解了这个世界的奥秘。他们看到远处的祭司们正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通过特定的音律和舞蹈,与天地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你们那个时代,人们已经忘记了如何通过声音的共振、气息的调和来感知天地。"老人叹息道,"大儒们试图通过封禅等大型仪礼复现古祭祀,却常常疏漏了关键的线索——音声相和的真正含义。"
柳儿恍然大悟:"所以合明学宫的前辈们一直强调,这段文字不仅仅是哲学思考,更是祭祀的法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