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74《广东潮神》

作品:九州民间志|作者:一分零二秒|分类:悬疑|更新:2025-04-27 11:53:48|字数:7212字

明万历年间,珠江口的扶胥港热闹非凡。来自西洋的红毛帆船与福建的福船、潮州的红头船密密麻麻地挤在港湾里,桅杆如林,彩旗猎猎。码头上,挑夫们赤膊扛着瓷器、丝绸,嘴里喊着号子,汗珠顺着古铜色的皮肤滚落,在阳光下闪烁如金。

"阿爹,那是什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港口尽头的一座古庙,扯了扯父亲的衣角。父亲是个晒得黝黑的渔民,名叫陈阿水,此刻正蹲在地上修补渔网。他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去,只见一座红墙绿瓦的庙宇在榕树的浓荫下若隐若现,庙门上方悬挂着"南海神庙"的匾额,在海风里轻轻晃动。

"那是洪圣爷的庙。"陈阿水摸了摸女儿的头,"洪圣爷是南海的海神,掌管着潮水和鱼虾。咱们渔民出海前,都要去拜拜他,求个平安。"

小女孩眨了眨眼睛:"洪圣爷长什么样子呀?"

"听说他是唐朝的大官,名叫洪熙,生前能观星象、测风雨,帮渔民避开风浪。死后就被皇上封为南海神,专门保佑咱们这些讨海人。"陈阿水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木雕小像,"看,这是去年洪圣诞庙会时,庙里送的护身符。"

木雕上的洪圣爷身着官袍,头戴乌纱,手持玉笏,神态威严。小女孩伸手摸了摸,突然指着雕像腰间的玉带:"阿爹,洪圣爷的腰带怎么是蓝色的?"

"这叫'海水江崖纹',"陈阿水解释道,"代表着大海和陆地,洪圣爷就是靠这个镇住潮水的。"

父女俩正说着话,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几个穿着青布衫的年轻人抬着一头整猪走过,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队伍,彩旗上写着"洪圣大王千秋"。陈阿水站起身,拍了拍裤腿:"走,带你去看洪圣诞庙会。"

南海神庙前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戏台上正在表演潮剧《陈三五娘》,台下的老人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跟着哼唱几句。庙门口的香案前,渔民们排着长队,手里捧着三牲、果品和纸钱,虔诚地跪拜。陈阿水带着女儿挤到前排,将一条红绸系在庙前的榕树上,又往功德箱里投了几枚铜钱。

"洪圣爷显灵啦!"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庙顶的鸱吻上,一条青蛇正盘绕着,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幽光。陈阿水急忙拉着女儿跪下,周围的渔民也纷纷叩头:"洪圣爷保佑!"

青蛇吐了吐信子,突然从屋顶滑落,游进庙门不见了。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叹声,陈阿水起身时,发现女儿手里多了一片青蛇蜕下的鳞片,晶莹剔透,宛如翡翠。

七月十五中元节,珠江口突然刮起了台风。

陈阿水站在船头,望着黑压压的云层,心里直发毛。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像锅底一样,海浪足有一丈高,渔船在浪尖上颠簸,仿佛随时都会被撕成碎片。

"快!把帆降下来!"陈阿水大声吼道,几个年轻的伙计手忙脚乱地收帆。突然,一个巨浪打来,船身剧烈摇晃,一个伙计没站稳,掉进了海里。

"阿福!"陈阿水惊呼一声,抄起一根竹竿就要去救。就在这时,海面突然平静下来,浪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了。一道金光从云层中射下,落在船头,化作一个身着蓝袍的老人,头戴金冠,手持玉笏。

"洪圣爷!"陈阿水认出了神像,急忙跪下。老人微微一笑,袍袖一挥,海面立刻风平浪静。他伸手将落水的阿福拉上船,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瓶,倒出两粒丹药:"服下此药,可保平安。"

陈阿水接过丹药,正要道谢,老人却化作一道金光消失了。阿福服下丹药后,立刻苏醒过来,只是额头上多了一道青色的印记,形状如同蛇鳞。

回到港口,陈阿水发现整个渔村已经被潮水淹没了大半。房屋倒塌,渔船搁浅在树梢上,到处都是哭喊声。他顾不上自己的家,带着伙计们挨家挨户救人。

"阿水哥,快去看看洪圣庙!"一个村民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庙前的榕树被雷劈了,树洞里有东西!"

陈阿水跟着村民来到庙前,只见千年榕树被雷劈成两半,树洞里露出一个青铜盒子。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泛黄的帛书,上面用朱砂写着:"万历十五年七月十五,潮神降世,拯万民于水火。"

消息传开后,整个广东都轰动了。有人说洪圣爷显灵,有人说这是南海龙王转世。陈阿水带着帛书去省城找知府大人,知府大人看了帛书,立刻上表朝廷,请求册封潮神。

万历皇帝接到奏章后,龙颜大悦,亲笔题写"南海洪圣广利昭明龙王"的封号,并派钦差大臣到南海神庙举行册封大典。消息传到渔村,陈阿水被推举为祭祀代表,负责筹备大典。

册封大典那天,南海神庙前人山人海。钦差大臣身着蟒袍,宣读圣旨,将金印和玉册授予陈阿水。陈阿水捧着金印,突然感到一股暖流从掌心传遍全身,眼前浮现出洪圣爷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九州民间志》,方便以后阅读九州民间志明朝那些事74《广东潮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九州民间志明朝那些事74《广东潮神》并对九州民间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