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复行数十步

作品:一位探险者的自传|作者:爱信不信呗|分类:悬疑|更新:2025-03-30 01:26:30|字数:14704字

我也懒得问这是啥,多半就是涂抹以后不会被蛇攻击,甚至可以让蛇产生亲密感的东西吧。

所以那蛇可以藏在他身上也是因为涂抹了很厚的这玩意?加上鼻音控制,就像印度吹笛子那样让蛇听话?

一会杜涛就帮助他抹完了所有裸露的肌肤。

看着他因为追赶而红得发烫的脸,涂抹完以后居然立刻就恢复正常了,甚至汗水都不流了,看来这玩意还有降温功效啊。

蛇都是喜欢阴冷潮湿的地方的,所以之前我就很疑惑为啥蛇会待在他身上,他是怎么办到的,身上不是发热的嘛!

现在我明白了,这玩意应该还可以控制温度或者隔绝温度,

因为蛇是靠热感来视觉和感知的,所以隔绝了温度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方攻击的几率。

看来蚊子是真的很着急了,不然也不会当着我们的面把东西拿出来,这玩意可是涉及到秘术核心了。

只见蚊子慢慢爬了进去,我和杜涛在外面抓着他的脚,只要里面大叫,我们就随时准备把他拽出来。

不一会,只听到里面叫了一声“卧槽!”

我和杜涛以为他受到了攻击,正准备把他拉出来,刚开始发力,蚊子赶紧叫道:“轻点,轻点,你们松手,你们快松手。”

既然他说松手,我们也就不约而同地把手松开了。

只见蚊子越爬越深,再也见不到他的鞋子,紧接着里面传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呼:

“卧槽!卧槽!卧槽!邹哥!涛哥!你们都快进来!这里好牛逼!把我背包也顺便带进来,这里面好大好大!”

我和杜涛对视一眼,我率先一把抓着蚊子的背包就塞了进去,然后把自己和杜涛的背包也塞进去。

我打开手电慢慢爬了进去,紧接着杜涛也爬了进来。

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入口,如今的我是肯定钻不进去的,因为会被卡住。

进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洞厅,如果只是在外面看,绝对想不到这块大石头下边居然有这么大的空间。

我们立刻穿戴好背包,因为是爬行进来的,虽然距离不远,但还是细心检查了身上的小配件是否有遗落。

蚊子兴奋地说:“我开始爬的时候没发现,然后用电筒照了一下别的方向,我的妈呀,这么大个洞厅,这起码有几百平方吧!”

我拿着手电四处照着:“怕是不止噢!这地方一览无余,可也没有看到那条绿毛蛇,说明应该还有口子通向更深处。”

杜涛此时也走过来说:“我也是这么觉得,因为进来的时候明显有一阵风迎面吹来,说明不是一个死胡同。”

我们几个人立刻就开始在这洞厅里搜索起来,最终在一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向下的圆柱形通道,大概有三米左右的宽度,就像是大蛇来回进出留下的一般。

当然只是这么形容,因为这个洞道洞壁实在是太圆滑了,都让我感觉是专门打磨过的,夸张来说,都和高速路隧道差不多了。

我从背包里掏出来一个照明弹,拔开引线直接丢了下去。因为是下坡,照明弹一直往下滚落,直到目测七八米的地方停下了。

杜涛靠在我边上说:“老邹,怎么说?下去不?”

我捏着下巴:“这个下面应该有个更大的空间,你们看这个照明弹的光亮情况,光被吞噬了,并没有折射。”

蚊子挠了挠头:“什么叫光被吞噬了?”

我往后退了一步,扒拉住石头,我可不想莫名其妙脚滑滚下去,看着蚊子说:“黑暗足够浓郁的时候,是会吞噬光的,

不管你带多亮的电筒都没用,你的可视范围永远都只有那么一点。

所以一般出来探险我带的电筒,从来不在乎光亮和远射程度,光的作用是看清楚周边情况就够了,主要是续航时间。”

我看他俩还不懂,又解释道:“回农村的时候,车灯够亮吧?但是是不是怎么都看不清?

远光灯打开也看不清?这是因为空间太大了,那就是黑暗在吞噬光,但这只是形容。

科学解释首先是光的散射和吸收,空气中存在着各种微小的颗粒和分子,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与这些粒子相互作用。

部分光线会被散射到其他方向,还有部分光线会被粒子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黑暗的环境中,比如我们现在的环境,可能空气流通不畅,灰尘等颗粒较多,

这就会使光的散射和吸收加剧,从而让电筒发出的光看起来没那么亮。

但最主要是距离衰减,光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在较大的黑暗空间中,如地下室,电筒光需要传播较长的距离才能照亮远处的物体。

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的强度不断衰减,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不够明亮,进而让人感觉电筒光线整体没那么亮。”

蚊子比着大拇指:“邹哥牛啊,虽然根本听不懂,但是不明觉厉啊!”

我摇摇头:“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好好学习的,户外混最重要的不是玄学,那就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一位探险者的自传》,方便以后阅读一位探险者的自传第26章 复行数十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位探险者的自传第26章 复行数十步并对一位探险者的自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