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在一旁擦着汗,白大褂腋下已经湿透一片。
“现在,我需要你们做一件事。“谢一扬打了个响指,张铁柱立即推着一台设备进来,“这是军方最新的数据恢复系统,可以找回所有被删除的研发记录。“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我们要向法庭证明,长飞光纤的技术完全是自主创新的成果。“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老板的意思。只有实验室副主任张建国脸色突然变得惨白——他负责管理所有研发日志,深知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参考“了康宁专利。
会议结束后,谢一扬单独留下了张建国。
“张主任,你在长飞工作多少年了?“谢一扬递给他一杯茶。
“五、五年了。“张建国的手不停颤抖,茶水洒在裤子上也浑然不觉。
“听说你儿子在波士顿读书?学费不便宜吧?“谢一扬翻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张建国儿子在麻省理工的照片,“每年六万美元,还不算生活费。“
张建国的呼吸变得急促:“谢总,我...我对公司一直忠心耿耿...“
谢一扬抬手打断他:“我需要你修改研发日志,所有提到康宁的地方都要删除或重写。“他推过去一张支票,“这是五十万美金,足够你儿子完成学业。事成之后,还有五十万。“
张建国盯着支票上的数字,喉结上下滚动。他知道这是犯罪,但更清楚拒绝谢一扬的后果。窗外的阳光照在支票上,那个数字闪闪发光,像是恶魔的诱惑。
“我...我需要原始记录做参考...“
谢一扬笑了:“已经准备好了。“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一份详尽的替换方案,“康宁起诉的关键点有三个:光纤预制棒结构、沉积工艺参数和涂层配方。我们要证明,这三项技术都是我们独立研发的。“
张建国瞪大眼睛——方案中不仅有文字修改建议,还包括全套伪造的实验数据、设备记录甚至会议纪要,时间跨度长达三年。这是一套完美无缺的伪证链。
“这...这需要改动上千份文件...“
“你有三天时间。“谢一扬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对了,你妻子昨天在汉正街买了个新包,很漂亮。“
张建国浑身一颤,明白了这句话的潜台词。他的家人,都在谢一扬的掌控之中。
下午2点15分,纽约曼哈顿,康宁公司总部。
李明哲坐在会议室里,面前是康宁的技术团队。他们正在逐一比对长飞光纤和康宁的技术文档,不时发出惊叹声。
“李,你带来的资料太完美了。“康宁CTO马克·约翰逊拍着他的肩膀,“这些足以证明长飞光纤盗用了我们至少十二项核心专利。“
李明哲勉强笑了笑,眼镜片后的眼睛却充满不安。他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还有更多没交出来的资料——那是他给自己留的保命符。
“明天我们就向法院提交补充证据。“理查德兴奋地说,“这次不仅要长飞赔偿,还要让谢一扬本人坐牢!美国法律对商业间谍的惩罚可是很严厉的。“
李明哲突然问:“如果...如果长飞方面提出和解呢?“
“和解?“理查德冷笑,“除非谢一扬愿意交出所有技术专利和市场份额,否则我们会让他倾家荡产!“他转向马克,“联系《华尔街日报》,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企业的无耻行径。“
会议结束后,李明哲回到酒店房间,立刻反锁房门。他从行李箱夹层取出另一部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是我。“他压低声音,“康宁准备明天提交新证据,力度很大...对,包括刑事指控。“电话那头说了什么,李明哲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不,我不能冒这个险...你们得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挂断电话后,李明哲瘫坐在床上,汗水浸透了衬衫。他望着窗外的纽约夜景,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进退两难。
同一时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一架来自北京的航班刚刚降落。乘客中,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格外显眼。他提着公文包,用流利的中文通过了边检。
“商务考察?“边检官员翻看他的护照,“詹姆斯·威尔逊,美国公民。来华目的是?“
“参加光纤技术研讨会。“詹姆斯微笑回答,递上一份邀请函,“武汉大学主办的。“
边检官员盖章放行,没有注意到詹姆斯藏在袖口的微型相机,已经拍下了整个通关过程。这个康宁雇佣的私家侦探,此行目的只有一个——收集更多长飞光纤侵权的证据。
詹姆斯不知道的是,从他踏上中国领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张铁柱的手下盯上了。机场监控室里,一名保安正将他的照片传真给扬帆集团总部。
深夜11点30分,长飞光纤研发中心。
张建国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双眼通红地盯着电脑屏幕。过去十二小时里,他已经修改了三百多份文件,删除了所有可能涉及康宁专利的内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