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赵子荧忙不迭的往后退出一条路,把大家迎进门。
女人们分工合作,一边打扫整理,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还不时将赵子荧带进去聊几句。
无所事事的赵子荧抄着手站在角落里,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冷落。
天还没大亮,屋子已经焕然一新。
趁着大家冲洗院坝上铺得青石板时,机灵的李琼英将赵子荧拉到一边,率先开口道:“幺姑,弄完了走我家吃饭去!”
“不得行!”赵广岳的媳妇郑英兰早就发觉弟妹贼眉鼠眼的不对劲,这一瞧就抓了个正着。
上前几步将李琼英扯到一边,斜眼说道:“弟妹,昨天你就占了便宜,今天也该我这个大嫂出力了。”
“大娘二娘。”赵佑之的媳妇陈晓红不干了,辈分小年龄大的她叉起腰张嘴打破这个局面,忙碌后染上红晕的脸上因为争话更加红润。
“这好事可不能都让你们一家子接着,也得让我们接接力。”
“对对对!”
“大娘二娘挨着姑奶奶这么近,什么时候都行,让我们住得远的也孝敬孝敬!”
“我家里的小子可想祖姑奶奶了!”
剩下几个小辈媳妇都嚷嚷开来。
看到这副场景,很应了那句吵闹名句。
闹哄哄的搞得赵子荧有些头大,试探道:“要不干脆找时间在我这里整几桌,热闹一下?”
“行!”
“就这么说定了!”
“咱们全家都来帮忙。”
于是众人往家走时就已经三三两两的开始商量,有的说带什么菜,有的说准备拿手好菜。
赵子荧看着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眼睛都笑眯了。
当然,商量这事她就不去凑热闹了,她急着去大侄子赵广昌那里,也就是李琼英家里吃个早饭。
两家上下距离不过十多米远,走不了多少时间。
到家时,赵广昌已经在厨房里备好了早饭,就等着她们两个人吃饭。
厨房挨着路边,赵广昌一眼看到了门外的郑英兰,连忙喊到:“大嫂,你把大哥也叫下来一起吃了,你们两个得屋头难得弄饭。”
“要的!”郑英兰也不扭捏,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女都在区上住,家里就她和赵广岳两口子,吃个饭都没滋没味的。
郑英兰的家还要再往上走五六米的样子,答应下来转身就快步往坡上走去,不一会儿就带着赵广岳回来了。
几人围坐在一起,桌上简单却温馨的早餐冒着热气。
桌上没人说话,作为长辈的赵子荧率先夹了菜放进碗里,又笑道:“这样聚在一起吃饭感觉真好。”
大家纷纷点头,也跟着动手开始吃饭。
“幺姑回来待几天?”
别看赵广昌身材壮硕唬人,却和他瘦高的大哥赵广岳一样不善言辞。好不容易憋出话来,却把气氛搞得有些僵硬。
“不出去了。”赵子荧夹了块裹着熟油辣椒的泡儿菜放进稀饭里,眉眼间流露出一层伤感:“打了两年工,也没存下啥子钱,把我那几亩地种出来糊口,也比上班受气强。”
“就是。”赵广岳很是认同的点头,脸上带出些许愁苦:“钱不好挣啊,你侄孙儿两口子上班挣钱,不说房贷生活费,光是两个娃儿学的啥子兴趣班就花了大半。”
“平常节约的我两口子看到都心痛,每个星期给他们送点菜出去。”
“现在什么都卷。”赵子荧喝了口稀饭,缓缓说道:“还是山里好,自给自足事还不多。”
众人点头,理想很美好,对现实生活却无可奈何。
吃完饭,赵子荧溜达回了家。
远远看到一辆小货车驶过来,车顶的喇叭还在喊着话。
“苹果、香蕉、葡萄、橘子……”
赵子荧眼睛一亮,顺着小道嗖嗖往下窜,刚跑到路边车子就过来了。
这一片都姓赵,一个星期两三趟的水果小贩早就熟人熟事了。
一停下车,冲着她就打趣道:“赵妹子,这两年都没咋看到你了喃?”
“跑得那么快,想称点啥子?”
赵子荧脸微微一红,“出去打工啦,刚回来就碰到肖老板你来了,肯定要买点放屋头吃。”
说话时,她的眼睛在水果堆里扫来扫去,最后停留在一柄香蕉上。
“香蕉好多?”
“十块钱三斤,要好多我给你划。”肖老板提起一串黄澄澄的香蕉,又拿起一把小弯刀对着香蕉比划。
“等下,我算一下。”赵子荧抬手让老板莫慌,她得算下还有几个老哥哥在。
自家上面没多远的,九十九岁的老大哥赵子能。
村口右手第一家,八十六岁的二哥赵子期。
进村第一个口子往上坡数第四家,八十三岁的三哥赵子恒。
进村第二个口子往山下走的第一家,七十六岁的四哥赵子君。
四个仅存硕果的老兄弟,其他人就是儿孙辈往下了。
“拿两柄划四个,再单独给我划半个。”
肖老板熟练地割下香蕉单独装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