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骤起:日军新攻势与东北军坚守
张学良在指挥部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鬼冢雄一虽已被擒,但日军的威胁并未解除,尤其是得知山本耀司谋划新进攻方案后,他深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此时,参谋走进来报告:“长官,各地爱国将领纷纷回电,表示愿尽己所能提供支援,有的承诺调派部队,有的会筹集物资送往东北。国际上也有一些正义人士发声,谴责日军的侵略行径。” 张学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只要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小鬼子绝讨不到便宜。但我们不能只靠外援,还得把自身力量巩固好。”
他随即召集将领,开始重新规划防线。“日军此次集中优势兵力,我们不能硬拼。把防线分成多个梯队,前方设置障碍迟滞日军,后方加强火力支援。” 张学良指着地图说道,“重点防守几个战略要地,像东山口、西炮台,这些地方一旦失守,沈阳城就危险了。”
将领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众人一起商讨着如何布置兵力、安排火力点。
在沈阳城的工坊里,工匠们日夜赶工,为东北军打造武器装备。铁匠们挥汗如雨,铁锤与铁块碰撞,火星四溅,打造出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和箭矢。木工们则忙着制作木质掩体和简易的攻城器械。一位老工匠边干活边念叨:“东北军在前线拼命,咱也得把东西做好,让他们多些杀敌的家伙。”
城外的农田里,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协助东北军挖掘战壕。男女老少齐上阵,铁锹翻飞,泥土飞扬。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深挖,妇女们则在一旁传递工具、运送泥土,孩子们也帮忙递水送饭。大家齐心协力,一条条战壕在田野间延伸开来。
而在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山本耀司正在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派出侦察小队,密切监视东北军的动向,试图找出防线的薄弱之处。同时,他向其他地区的日军求援,要求增派部队和武器装备。“这次一定要拿下沈阳,消灭东北军。” 山本耀司咬牙切齿地说道。
日军的运输队不断将枪炮、弹药和粮草运往沈阳前线,士兵们也在加紧训练,进行攻城演练。他们搭建起模拟城墙,练习攀爬、爆破和火力配合。指挥官在一旁大声呼喊着指挥口令,督促士兵提高作战技能。
随着双方备战的进行,大战的气氛愈发浓烈。天空中,日军的侦察机不时掠过沈阳城上空,东北军的高射炮严阵以待,一旦敌机靠近便猛烈开火。地面上,双方的巡逻队频繁遭遇,小规模冲突不断。
这一日,日军的先头部队开始向东北军防线试探进攻。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不时用炮火轰击东北军的前沿阵地。东北军士兵们趴在战壕里,紧紧握住手中的枪,等待着敌人靠近。当日军进入射程范围,指挥官一声令下:“打!” 顿时,枪声、炮声齐鸣,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日军。
日军被突如其来的火力压制,纷纷寻找掩体躲避。但他们很快组织起反击,轻重机枪疯狂扫射,炮弹不断在东北军阵地上爆炸。一时间,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双方陷入激烈交火。
在战斗的间隙,张学良亲自到前线视察。他穿梭在战壕中,鼓励士兵们:“弟兄们,坚持住!咱们身后就是沈阳城,就是咱的家,绝不能让小鬼子踏进去一步!” 士兵们看到张学良,士气大振,纷纷高呼:“保卫沈阳!”
日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东北军的防线承受着巨大压力。一些前沿阵地被日军突破,东北军战士们与日军展开近身肉搏。他们用刺刀、匕首,甚至拳头和牙齿与敌人拼杀,鲜血染红了战壕。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学良不断调整战术。他命令预备队投入战斗,填补防线的缺口,同时派出小股部队绕到日军侧翼,进行骚扰攻击。这些小股部队如灵活的游鱼,在日军后方神出鬼没,袭击日军的运输队、通讯线路,打乱日军的部署。
而在沈阳城内,百姓们也在为战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医护人员在临时搭建的医院里,紧张地救治伤员;学生们组成宣传队,在街头巷尾鼓舞士气,呼吁更多人支持东北军;商家们纷纷捐出物资,为前线提供急需的生活用品。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带领下,始终坚守着防线,没有让日军得逞。日军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他们始终无法突破东北军的坚固防御。
山本耀司看着久攻不下的沈阳城,心中焦急万分。他不断催促部队加紧进攻,甚至亲自到前线督战。但东北军的顽强抵抗让他头疼不已,他意识到,想要拿下沈阳,绝非易事。
而张学良望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明白,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他将继续带领东北军,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东北这片土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坚守到底。
在战斗的间隙,东北军的情报人员又截获了一份重要情报。日军似乎在策划一场更大规模的联合进攻,试图从多个方向对沈阳城发动总攻。张学良拿到情报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与将领们商讨应对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