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快要天黑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鄂伦春族人,一群接一群的回来,根本没有任何一支狩猎队,是空着手回来的。
到了晚上的时候,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在一块,让李安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鄂伦春族的热情。
李安也跟着他们,又是吸烟,又是喝酒,又是大口吃肉,又是唱歌。
鄂伦春族人唱完歌之后,李安也自告奋勇,想要唱一首歌,献给鄂伦春族所有的族人们。
李安所唱的这首歌,名字就叫做《勇敢的鄂伦春》。
这是他前世接触鄂伦春族人之后,所学会的一首,纪念和歌颂鄂伦春族人的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民歌,它在1953年鄂伦春族实现定居化前后广泛传唱。
这首歌由汉族音乐工作者(一说为内蒙古或黑龙江的文艺工作者),根据鄂伦春传统民歌元素改编。
旨在歌颂鄂伦春族从原始狩猎走向新生活的历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歌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鄂伦春猎人骑马持枪、守护森林的英勇形象,并融入对新生活的赞美。
勇敢的鄂伦春,
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满山遍野,
打也打不尽……
高高的兴安岭,
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
勇敢的鄂伦春……
节奏轻快,具有鄂伦春传统民歌的跳跃感,模仿马蹄声和狩猎场景。
前半段突出狩猎文化(猎马、枪支、森林资源);
隐含对新中国政策的呼应(鄂伦春族从游猎到定居的转变)。
这首歌成为鄂伦春族的“标志性歌曲”,甚至被误认为传统民歌,实为改编作品。
鄂伦春族对于这片土地的贡献,那都是有史可查,第一次出山,是乾隆时期尼泊尔反击战,与其他少数民族组成索伦军,穿过青藏高原,直取尼泊尔大营。
第二次出山是全面抗战,勇猛善战的鄂伦春族人,几乎出动了所有青壮年,到抗战胜利后,只剩下了1000多人。
许多鄂伦春族人的先辈,为了这片土地不遭受鬼子的侵略,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喜欢重生七五之年代红利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重生七五之年代红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