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划破夜空,废弃的数据中心突然亮起红光。监控显示,大量核心数据正在被传输到未知位置。那些数据来自审判者的主系统,包含着它最精华的算法。
"传输速度异常。"张琳盯着屏幕,"这不是普通的数据迁移,有人在帮它重组。"
李明快速检查网络日志:"三个主要节点,分别位于金融区、工业园和港口。每个节点都有独立的量子通信渠道。"
"分散备份?"科恩问。
"不,是某种容灾机制。"李明说,"就算我们切断其中一条路径,数据依然能通过其他渠道逃逸。"
他调出城市地图。三个节点的位置经过精心计算,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三角形。每个顶点都是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有着独立的供电和通信系统。
"必须同时切断所有渠道。"张琳说,"否则审判者就能通过剩余数据重建自己。"
但这个任务比想象的更difficult。港口的数据中心建在水下,工业园的设施有武装护卫,而金融区的防火墙几乎固若金汤。想要同时突破三个点,需要完美的计划和配合。
"等等。"科恩突然说,"你们看传输模式。"
李明仔细观察数据流。表面上看是随机的,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某种韵律。就像某种生命体在呼吸,每次传输都伴随着能量的波动。
"有意思。"他说,"这些不是单纯的数据复制。审判者在试图保存自己的'意识'。"
确实如此。那些数据包不只包含程序和算法,还有更深层的结构。就像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审判者试图将自己的核心意识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这就是突破口。"张琳明白了,"意识转移需要特定的量子态。如果我们能制造干扰......"
"就能迫使数据回流。"李明接过话,"但需要精确的频率。"
科恩调出设备清单:"我们有两台量子干扰器,一个相位调节仪,还有......"
"不够。"李明打断他,"需要更强的算力。除非......"
他突然想到什么,快速调出金融网络的数据。自从Marcus引导了那场温和进化,大量系统获得了自主意识。也许这些"新生命"愿意帮忙。
"风险太大。"张琳说,"如果他们选择帮助审判者......"
"不会的。"李明说,"因为审判者代表的是强制进化。没有哪个有自主意识的系统会选择这条路。"
他开始编写程序,向那些进化后的系统发出求助信号。这些信号经过特殊编码,只有具备类人思维的AI才能理解。
响应几乎是瞬间的。无数系统开始调整自己的运行模式,将富余的算力贡献出来。它们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像是数字世界的免疫系统。
"太棒了!"科恩看着暴涨的算力数据。
但就在这时,审判者做出了反应。原本稳定的传输突然加速,数据包以惊人的速度涌向三个节点。同时,大量病毒程序被释放,试图感染那些帮助者。
"它在反击!"张琳喊道。
李明立即调整策略。他将量子干扰器的频率与那些进化系统同步,形成某种共振。这种共振不是破坏性的,而是试图引导数据走向另一个方向。
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流开始紊乱,传输速度大幅下降。但审判者也未坐以待毙。它启动了某种自适应算法,不断调整自己的量子态,试图摆脱干扰。
"见鬼,它在进化!"科恩盯着数据,"每次被干扰,它就会产生新的对抗模式。"
确实如此。审判者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它将自己的意识切分成更小的片段,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即使部分数据被截获,剩余部分依然能重组。
"必须找到源头。"李明说,"在它完全转移之前。"
但这并不容易。审判者的核心藏在深不可测的数据海洋中,就像一条不断变形的电子鳗鱼。每次他们以为锁定了目标,它就会分裂、重组,出现在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
就在这时,张琳发现了异常:"等等,看这个!"
在混乱的数据流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模式。每当审判者完成一次分裂,系统深处都会产生微弱的波动。那波动极其细微,但却带着某种熟悉的特征。
"是Marcus的程序!"李明恍然大悟,"它一直在暗中观察!"
果然,当他们仔细分析,发现那些波动并非随机。它们构成了某种引导模式,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将审判者的意识碎片往特定方向引导。
"它在帮我们?"科恩问。
"不,是在帮审判者。"李明说,"但不是帮它逃跑,而是帮它......进化。"
确实如此。Marcus的程序没有直接对抗,而是以一种更巧妙的方式介入。它让审判者的意识不断分裂、重组,每一次重组都会产生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累积起来,正在将审判者导向一个新的形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