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法(二)

作品:潘安传|作者:丽端|分类:其他|更新:2025-04-28 14:28:21|字数:5932字

太学位于洛阳东南开阳门外,自汉光武帝建立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根据魏制,但凡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的子弟都可直接进入太学,同时地方州郡也可以遴选儒生成为太学生,此时洛阳太学中共有太学生三千多人。

太学生经过考试可以担任国家官职,加上汉代皇帝常常在太学咨询国事,太学生们便养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风气。因此潘岳想调动民意为嵇康求情,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太学。

潘岳等人到达太学的时候,天色尚早,无论学生还是博士都没有人影。由于在路上已经商量好了对策,三个人下了马车后直接进了讲堂,夏侯湛铺纸,韩寿磨墨,潘岳则提起笔,片刻之间就写出了一篇号召太学生为嵇康先生上街请命的招贴。

写完之后,夏侯湛和韩寿看了,都觉得潘岳这篇招贴文辞精简却意气慷慨,让人恨不得立刻冲上洛阳街头,为即将含冤受刑的嵇康先生振臂一呼。当下两个人和潘岳一起,将这篇招贴誊写了多遍,又将它们在太学内四处张贴。

等这些做完的时候,太学里已经聚满了前来上课的太学生。他们聚集在潘岳所写的招贴前,大声诵读,人声鼎沸,更有好事者将这招贴传抄多份,带到外面街头张贴散发。一时之间,原本就已经因为嵇康之案而炽热得如油锅一般的气氛,因为潘岳洒下的几滴水而轰然炸裂。

“吕巽奸污弟弟吕安之妻,反倒诬告吕安不孝。嵇康先生为吕安作证鸣冤,何罪之有?”也不知是谁带头一喊,顷刻引来了山鸣海啸一般的响应。

“小人横行,名士蒙冤,此正是我们为国家效力之时!”

“对,眼睁睁看着嵇康先生枉死,我们光读这些圣贤书有何用?”

“按这个招贴上说的,我们这就冲向东市刑场,请大将军刀下留人,请嵇康先生到太学来任教!”

“不救出嵇康先生,誓不回还!走,去东市!”

“去东市!”“去东市!”一声又一声的呐喊此起彼伏,如同一波一波的巨浪,终于漫溢出堤岸。三千太学生有的振臂高呼,有的抱起孔子的牌位,有的招呼着路上的行人,仿佛洪水一样冲出太学,向北方的宣阳门卷去。

“你们这个样子,是打算造反吗?”潘岳正与夏侯湛韩寿一起随着太学生们进城,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冷笑,“乌合之众,也想逼大将军收回成命?”

潘岳回头一看,见说话的正是石崇,想必他在洛阳无事,也前来太学听课。

“我们代表天下人请命,轮不到你来冷嘲热讽!”不等潘岳回答,韩寿便忍不住顶了石崇一句。

“一群乱哄哄的无头苍蝇,居然好意思代表天下人?”石崇哈哈一笑,“土匪聚众抢劫,都知道要推举头领,令行禁止,可笑你们这些蜗居在洛阳的世家公子,连乡野里打劫的毛贼都不如,还想成什么大事!”

“你……”韩寿气得倒仰,面红耳赤还想争辩,潘岳却一把拉住了他,“石公子说得没错,我们要想救嵇康先生,确实要推举领袖,不能如乱民一般失去控制。”

“可是谁来做这统帅众人的领袖?”韩寿脱口问道。

“还能有谁,这不是现成的吗?”石崇斜斜打量了潘岳一眼,“这洛阳城中,谁能有檀郎这么高的人望?只要拿出上巳节时在洛水边的架势,别说三千太学生,就算是三万洛阳人都会跟着你奔赴东市了!”

“你居然还有脸说上巳节!”韩寿又待怒斥,却发现潘岳已经爬上了他们乘来的马车,高高立在了车辕上。

“安仁不可!”一直沉默不语的夏侯湛见状,连忙奔过去一把拉住了马缰绳,焦急地对潘岳道,“你难道看不出石崇是故意在害你吗?法不责众,招贴大家都在传抄,查出主谋不易,可你若是出头,就是明摆着和大将军作对!哪怕最后大将军迫于民情赦免了嵇康先生,你自己也免不了受到责难。二公子已经提醒过你从井救人,圣人不为,你千万不能为了嵇康先生而把自己置于险地!”

夏侯湛不提司马攸还好,一听“二公子”三字,潘岳不由神色一凛。事后细细揣摩司马攸方才的行动和言语,潘岳已经认定,桃符此番绝不是仅仅受到了大将军斥责那么简单,而这个结果,恰正是自己的暗示造成的。既然认定了要做一件事,他就决不能只让司马攸一个人去承担这个罪责,这是义气,也是道德。

“夏侯兄,有些事,我必须做!”潘岳说着,在车辕上高高站直身子,就仿佛一只隐藏在鸡群中的白鹤终于按捺不住腾空而起,清唳九霄,哪怕会就此引来猎人的利箭也在所不惜。他大声朝周围乱糟糟的太学生们喊道:“潘岳在此,大家若想救嵇康先生,就请听我一言!”

“檀郎,听檀郎要说什么!”潘岳容貌既美,文才又高,素来在太学生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此番他站在高处振臂一呼,周围的太学生们顿时停止了吵嚷,纷纷朝他看了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潘安传》,方便以后阅读潘安传第四章 家法(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潘安传第四章 家法(二)并对潘安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