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物理世界的触角,那么浏览器,无疑就是人类探索数字世界的窗口和入口。
在林轩描绘的“北辰”生态蓝图中,一个高性能、低功耗、并且拥有极致用户体验的移动浏览器,其战略地位甚至比底层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更为关键。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浏览器就是他们接触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使用各种网络服务最直接、最频繁的途径。
掌控了浏览器,就等于扼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咽喉!
因此,当SIA的战车结束了在欧罗巴的短暂狩猎,轰鸣着驶向硅谷时,林轩的指令也变得更加急迫和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最优秀的移动浏览器内核技术和团队!
然而,与相对“冷门”的MEMS传感器领域不同,浏览器市场,尤其是其技术发源地硅谷,早已是一片竞争惨烈的红海。
曾经的王者网景(Netscape)虽已英雄迟暮,其市场份额被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Internet Explorer(IE)的流氓策略蚕食殆尽,但网景留下的技术遗产——Mozilla开源项目,正在孕育着新的挑战者,Firefox浏览器已初露锋芒。
桌面端的霸主微软IE,虽然在移动端尚未发力,但其庞大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影响力,依然是任何新进入者都无法忽视的巨无霸。
更令林轩在意的是,他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在库比蒂诺那个神秘的苹果公司内部,乔布斯一定也在秘密地为其划时代的移动产品(未来的iPhone)研发浏览器技术。而他们选择的技术路线,很可能与林轩的目标不谋而合——基于开源的WebKit/KHTML内核进行深度优化。
这意味着,启明芯想要在硅谷这片“鲨鱼池”里,找到一个既拥有顶尖技术潜力、又愿意被收购、并且还能避开微软和苹果等巨头视线的“完美猎物”,其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挑战很大,但并非没有机会。”理查德·刘在硅谷的办公室里,与启明芯北美区负责人马克·安德森进行着紧急的视频会议。
“根据我们的初步摸排,”安德森这位熟悉硅谷生态的“地头蛇”说道,“目前硅谷专注于移动浏览器内核研发的小团队并不多。大部分资源要么被大公司垄断,要么还在观望移动市场的前景。但是,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个可能符合Lin总要求的目标——一家叫做‘NetRider’的初创公司。”
NetRider,这个名字对于理查德·刘来说完全陌生。
安德森解释道:“这家公司非常小,只有不到三十人,创始人是几位从网景和早期智能手机公司出来的资深工程师。他们的技术方向非常专注——基于KHTML内核(KDE桌面环境的渲染引擎,也是后来苹果Safari和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WebKit的前身),进行深度优化,目标是开发出世界上最快、最省资源的移动浏览器渲染引擎。”
“根据我们技术团队的初步评估,NetRider在JavaScript引擎优化、页面渲染效率、以及对低内存设备的适配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创新,技术水平可能不亚于苹果正在秘密研发的版本!”
“但是,”安德森话锋一转,“他们的商业运作一塌糊涂。缺乏资金,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甚至连一个像样的产品外壳都没做出来。更糟糕的是,我们收到风声,微软似乎已经注意到了他们,并且开始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打压他们,比如试图挖走他们的核心工程师,或者在Windows Mobile平台上故意制造一些兼容性问题。”
“微软在打压他们?”理查德·刘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反而是个好消息!说明他们的技术确实有威胁!而且,被巨头打压的公司,往往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橄榄枝!”
“没错!”安德森点头,“我分析,NetRider现在正处在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介入,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明确的应用平台、以及对抗巨头的保护伞,他们很可能会立刻倒向我们!”
“干得漂亮,马克!”理查德·刘赞道,“立刻安排!我要你亲自出面,用最快的速度,接触NetRider的创始人!记住,姿态要高,条件要优厚,但行动必须低调、隐秘!绝不能让微软,尤其是苹果,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林轩在香江总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关于NetRider的情报。
“NetRider……NetRider……”他喃喃自语,这个名字触动了他脑海深处一些模糊的记忆碎片。他依稀记得,前世似乎确实有这么一家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浏览器技术公司,他们的技术后来被某些巨头吸收,但公司本身却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