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军于西域积极开展外交周旋,全力稳固局势之时,兀纳失里内心那团不甘失败的复仇之火,始终熊熊燃烧,从未有过片刻熄灭。自哈密城兵败仓皇逃亡后,他宛如一头隐匿于黑暗深处的孤狼,时刻窥视着,伺机而动,谋划着一场绝地反击。在一路狼狈逃窜的过程中,他不辞辛劳,四处收拢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散的残兵败将。这些人,无一不心怀对明军的怨恨与不甘,兀纳失里凭借着自身的影响力,将他们重新聚集在自己的麾下,试图凝聚起一股足以与明军抗衡的力量,夺回那象征着荣耀与统治的哈密城,重拾往日的辉煌。
经过漫长且隐秘的筹备,兀纳失里自认为时机已然成熟。他精心选定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亲自披挂上阵,率领着这支重新集结的军队,如同一条隐匿在暗夜中的毒蛇,借着夜幕的重重掩护,悄无声息地朝着哈密城缓缓逼近。他对明军的强大实力心知肚明,明白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绞尽脑汁,精心策划了一场偷袭计划,妄图趁明军防备松懈之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几日,徐允恭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沉闷。在日常巡逻时,他凭借在西域战场久经磨砺出的敏锐直觉,捕捉到了一些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蛛丝马迹:沿途的牧民们神色慌张,脚步匆匆,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惊恐;在一些本应是商队频繁往来的小道上,赫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马蹄印,且数量之多,绝非普通商队所能留下。这些异常情况,如同警钟在徐允恭心中轰然敲响。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快马加鞭,疾驰回哈密城,向刘真、宋晟两位将军紧急报告:“两位将军,末将近日巡逻时发现诸多可疑之处,种种迹象表明,兀纳失里极有可能正率领军队朝我们杀来,似有偷袭之意,我军务必提高警惕,即刻做好应对准备!”
刘真听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眼中满是对兀纳失里的不屑:“这个兀纳失里,还真是执迷不悟!屡次战败,竟还敢再次挑衅。哼,这次,我们定要抓住机会,将他彻底歼灭,永绝后患!”
宋晟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语气沉稳地补充道:“徐兄弟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此次多亏你及时察觉这些异常。既然敌人妄图偷袭,那我们便将计就计,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于是,明军迅速行动起来,一场针对兀纳失里偷袭计划的反制行动,在悄无声息中紧锣密鼓地展开。一方面,他们佯装浑然不知,继续维持哈密城平日里的宁静祥和,营造出毫无防备的假象,以此麻痹敌人;另一方面,暗中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精心部署了一场天罗地网。在城外的各个要道和关键据点,都埋伏下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只等兀纳失里的军队自投罗网。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铺展开来,将整个哈密城笼罩其中。兀纳失里的军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如同鬼魅般,鬼鬼祟祟地靠近了哈密城。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暴露自己的行踪。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兴奋,仿佛胜利已然近在咫尺。在他们的幻想中,此刻的明军必定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毫无防备,他们即将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夺回失去的一切。
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并非毫无防备的明军,而是一张早已精心布置好的死亡之网。当兀纳失里的军队完全踏入明军的伏击圈后,随着一声尖锐的号角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如同夜空中炸响的惊雷,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明军如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汹涌而出。刹那间,喊杀声震耳欲聋,冲天的火光将漆黑的夜空照得亮如白昼。
兀纳失里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他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惊恐与不可置信。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明军为何会提前洞悉他们的偷袭计划,并且设下如此周密的埋伏。在一片混乱中,他试图重新整顿军队,组织抵抗,但士兵们早已被明军的突然袭击吓得魂飞魄散,阵脚大乱,四处奔逃,根本不听从他的指挥。
徐允恭一马当先,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他身着一袭闪耀着冰冷寒光的铠甲,犹如战神下凡,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严。手中那柄锋利无比的长刀,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光芒。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如同鹰隼般,紧紧锁定着兀纳失里的身影,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念头:一定要将这个反复无常、妄图破坏西域和平的敌人彻底击败,为西域的和平与稳定铲除这一巨大隐患。
他双腿猛地用力一夹马腹,胯下的战马仿佛感受到主人的激昂斗志,仰首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迅猛地冲入敌群。他挥舞着长刀,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千钧之力,刀光闪烁间,敌人纷纷惨叫着倒下。在他的身旁,是一群同样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明军士兵,他们紧密地跟随着徐允恭,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战斗防线。在他们的奋勇拼杀下,敌人的阵型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