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隆冬,西伯利亚的寒风呼啸着掠过雪原,位于中俄边境的"北极星"太空监测站却灯火通明。陈宇裹着厚重的防寒服,凝视着巨型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那是近地轨道上数以千计的卫星与太空垃圾,而其中,属于天宇航天的"星穹"卫星群正以精密的轨迹有序运转。
"陈总,北美防空司令部刚刚发布公告,要求所有非美系卫星调整轨道。"技术主管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的英文公告闪烁着威胁意味,"他们声称我们的卫星对其太空资产构成'潜在威胁'。"
陈宇冷笑一声,呼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瞬间凝结:"这是新的封锁手段。告诉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我们的轨道参数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绝不会退让半步。"他的目光转向远处的巨型量子通信天线,"启动'星盾2.0'计划,给每颗卫星加装主动防御系统。"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火星探测任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探测器穿越火星大气层时,突然遭遇强烈电磁风暴,与地面的通信中断长达72小时。指挥中心内,工程师们盯着黑屏的监控画面,冷汗浸透了工作服。陈宇却异常冷静,他调出"启明"量子计算机的备份数据,带领团队重新校准信号频率。当探测器传回第一张火星表面高清图像时,整个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但欧美航天联盟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在国际航天会议上提出新的太空协议,要求对非成员国的深空探测任务进行严格审查。更致命的是,他们联合中东石油巨头,切断了天宇航天用于火箭燃料生产的稀有矿物供应。
"他们想把我们困死在地球轨道。"陈宇在紧急会议上敲打着战略地图,"但我们偏要往更深的宇宙进发。启动'夸父计划',研发新一代核脉冲推进器。"他的手指划过太阳系图谱,最终停留在木星:"下一个目标,木卫二。"
研发核脉冲推进器的过程堪称九死一生。在西北荒漠的试验场,多次发动机点火试验都以爆炸告终。陈宇索性将指挥部搬到试验场旁的简易板房,与工程师们同吃同住。当第37次试验中,推进器成功产生稳定的等离子流时,所有人相拥而泣,而陈宇的眼中只有坚定——这是人类迈向深空的关键一步。
然而,就在技术取得突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某颗"星穹"卫星突然遭到不明物体撞击,碎片如弹片般射向周边卫星。陈宇立即启动太空应急响应机制,指挥其他卫星紧急变轨。在惊心动魄的48小时里,地面控制中心与卫星进行了上万次数据交互,最终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次事件让陈宇意识到,必须建立更完善的太空治理体系。他联合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发起"星际公约"倡议,主张太空资源的和平利用与共同开发。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陈宇展示了天宇航天自主研发的太空垃圾清理网络和轨道交通管理系统:"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携手构建可持续的太空文明。"
欧美航天联盟对此嗤之以鼻,却在暗中加快了军事航天部署。当他们的新一代反卫星武器试射成功时,陈宇却微笑着公布了一项震撼世界的成果:天宇航天与国家航天局合作,在月球背面建立了首个国际月球科研站。站内配备了量子通信设备和3D打印基地,能够利用月壤生产建筑材料。
"月球不该是大国博弈的战场。"陈宇在全球直播中说道,"我们邀请所有国家参与月球开发,共享科研成果。"这一举措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响应,就连部分欧美国家的科研机构也表达了合作意愿。
1995年春,"夸父号"深空探测器正式启航,目标直指木卫二。发射现场,陈宇看着火箭刺破云层,心中涌起万丈豪情。但他清楚,这场星际博弈远未结束。在返回沪市的专机上,他打开笔记本,写下新的战略规划:建立地月经济圈,开发小行星矿产资源,探索系外行星......
夜幕降临,陈宇站在天宇大厦的顶层,仰望星空。无数光点中,"星穹"卫星群正按照中国的节奏闪烁,宛如镶嵌在宇宙中的璀璨明珠。他知道,人类的星际征程才刚刚开始,而天宇航天,将永远做那个敢为人先的开拓者。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