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技术突围的生死时速

作品: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作者:爱吃炒烤羊肉的关羽|分类:都市|更新:2025-04-30 22:07:01|字数:2996字

从纽约归来的航班上,陈宇望着舷窗外翻滚的云层,思绪却早已飞回国内。FBI的无端指控、黑石集团的威逼利诱,都在印证一个事实:国际巨头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崛起。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星海"下一步的技术攻坚计划——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

落地后,陈宇直奔研发中心。实验室里,技术骨干们正围着一台新型收音机样机争论不休。"陈总,我们尝试了二十三种材料,都无法同时满足超薄机身和信号稳定性的要求。"老张摘下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布满血丝。

陈宇拿起样机,感受着机身的轻薄质感:"记得去年在德国电子展,我见过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联系中科院,看看他们的研发进度。"他转向负责电路设计的工程师,"把芯片体积再压缩15%,功耗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二。"

正当研发工作如火如荼时,一个坏消息传来:三洋公司突然宣布将旗下所有收音机产品降价40%,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市场部紧急送来的报告显示,"星海"在欧洲的订单量锐减35%,东南亚市场也出现经销商要求退货的情况。

"这是典型的倾销式打压。"陈宇在董事会上敲响桌面,"但他们越是着急,越说明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对的。财务部门准备好现金流,市场部加大线上宣传,重点突出产品的技术优势。"他目光扫过众人,"研发中心通宵加班,我陪大家一起!"

连续半个月,研发中心灯火通明。陈宇和工程师们吃住在实验室,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当石墨烯复合材料终于通过性能测试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欢呼。但陈宇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关键的芯片研发仍在瓶颈期。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在深圳电子展上,陈宇偶遇了归国创业的芯片专家林博士。两人彻夜长谈后,林博士被陈宇的决心打动,决定带着团队加入"星海"。"我在美国实验室憋了十年,就想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林博士握着陈宇的手,眼中闪着光。

三个月后,"星海"召开全球新品发布会。当陈宇展示出厚度不足1厘米、续航长达72小时的新型收音机时,台下的媒体记者发出阵阵惊叹。更震撼的是,这款产品搭载的国产芯片,性能不仅超越了三洋的同类产品,成本还降低了25%。

发布会结束后,三洋公司紧急召开高层会议。田中浩二看着手中的竞品分析报告,气得将文件摔在地上:"怎么可能?他们的技术突破怎么会这么快?"他的助理递上一份最新情报:"社长,'星海'不仅掌握了石墨烯技术,还在秘密研发智能收音机系统,很可能要进军物联网领域。"

与此同时,陈宇收到了多份来自全球的合作邀约。但他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标准、专利、生态"。"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出好产品,更要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构筑专利壁垒,打造产业生态。"他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下一个目标,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然而,就在"星海"准备大踏步前进时,国际形势突然风云突变。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子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时将"星海"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与其进行技术合作。消息传来,公司股价暴跌,供应商纷纷要求提前结算货款。

面对危机,陈宇没有丝毫慌乱。他连夜召集核心团队,制定了"内循环+全球化"的双线战略:一方面加大国内市场投入,联合国内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另一方面,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在中东、非洲建立生产基地。

在一次员工动员大会上,陈宇举起那台新型收音机:"十年前,中国制造是廉价的代名词;十年后,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技术就是品质的象征!哪怕前方是惊涛骇浪,我们也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台下掌声雷动,每一个"星海"人都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民族工业尊严的战役。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方便以后阅读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第423章 技术突围的生死时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第423章 技术突围的生死时速并对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