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的建设在泽王妃的规划下稳步前行,苏铁一家的水泥生意也愈发红火。姜雪站在修好的梯田边,望着这片繁荣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这都是她的。明年的税收肯定很不错。
当容疏踏入南洲这片土地时,他就为这南洲的梯田和道路还有房屋惊呆了。偷偷跟着一起来的原贺同样如此。
“这路很是平滑,这房屋还是新的,这山上怎么还有田?”
站在远处眺望,山的巅峰之处是坚硬嶙峋的山石,它们宛如大地的守护者,威严耸立。而从山顶再稍稍往下一些,地势开始变得稍微平缓,大量的雨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每当雨季来临,充沛的降水便会沿着山势潺潺流淌而下,滋润着下方广袤的土地。
顺着水流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这片森林并非位于山脚,而是巧妙地生长在山中偏上的位置,仿佛大自然特意为其挑选了一处绝佳的栖息之所。树木高大挺拔,枝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绿色的天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给整个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继续向下走,便能见到错落有致的村寨坐落在半山腰处。与其他高耸入云、险峻陡峭的山脉相比,这里的山峰显得较为平缓,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居住环境。村寨中的房屋依山而建,或石砌或木造,风格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村民们在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怡然自得。
越过村寨之后,眼前展现出的便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要知道,南洲原本可没有如此平整开阔的地面供人们耕种。然而,勤劳智慧的当地居民不畏艰辛,硬是在那些坡度较缓的山坡上开垦出了一道道蜿蜒曲折的梯田。起初,这些梯田或许规模尚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数量日益增多。正所谓“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尽管每一块梯田面积有限,但众多的梯田加起来足以满足人们的种植需求。
原贺瞪大眼睛,满脸都是震惊之色,嘴巴微张着,仿佛能塞下一个鸡蛋。而一旁的容疏也是惊得合不拢嘴,他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道:“这……这他们竟然种的是稻子?可是稻子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啊!他们难道要从山脚一担一担地往上挑吗?那得耗费多少人力和时间呀!”
就在这时,站在容疏身旁的一个人伸手指向了山上,解释道:“不用,这些水都是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呢。”
接着,那人继续说道:“你们有所不知,这里每逢雨季都会降下大量的雨水。那些高山正好承接住了这部分雨水。但要是处理不当的话,就极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哟。”
“最初的南洲人开垦出了这些层层叠叠的梯田。这些梯田不仅能够完美地将山上的水引到稻田里来,还能有效地减少了突然爆发的洪灾风险,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这人一边说着,一边不禁竖起大拇指,对这片神奇的梯田赞不绝口。
听到这儿,容疏忍不住感叹道:“哇,这梯田的设计真是太巧妙了!只是这样大规模的梯田建设工程,想必当初一定累坏了不少人吧。而且,这要是连续下雨,那田地不都要被水淹了吗?”
“本来是如此,可现在就不会了。你看——”有个路过的村民听见接了句话。
“泽王府的人派人改造了梯田,以后我们南洲的梯田再也不怕雨水了。”
众人听了村民的话,纷纷露出好奇之色。原贺问道:“不知是怎样的改造?”
村民笑着解释道:“泽王府的人在水低田高的地方挖水塘蓄水,在田低水高的地方修勾渠排水,多余的水会顺着勾渠流走,干旱时又能将水留存用来浇灌,而且还在梯田周围加固了泥土,防止坍塌。”
那村民见他们还是不解,又指着山上比划着说道:“你看——我们南洲梯田的水大多是由山顶开始落下来,有时候山顶有水,而山下没水,或者直接被水淹没。通过有规则的重新建造梯田,每块梯田旁都挖水塘和沟渠。水塘蓄水,沟渠排水。另外水塘里可养鱼,增加额外收益。水塘外养水鸭子,水鸭子可吃稻子中存在的虫。”
“现在快冬天了,等明年秋收,你们就知道了。”那人满脸笑容的说道。
容疏看着山下的路还有城墙、房屋,又问向了那个路人,“那这路是?”
“哦,这条啊,它也是泽王府派人修建的。不仅如此,就连那城墙和那些房屋也都出自泽王府之手。听说是因为泽王觉得咱们这儿原来的路、城墙还有房屋实在太过丑陋,简直有伤他尊贵的眼睛,所以才特地命令我们知州去修缮一番。只不过嘛,咱们这位知州大人办事效率着实有些低,工程进度缓慢得很呐。后来没办法,泽王府的人等不及了,索性直接接手过来继续修筑。瞧见没,就在那边儿——”说着,路人抬手朝着前方不远处一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