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说过让人送去就好,非得亲自跑一趟,活该受累!”
寿宁宫里,马皇后瞪了朱元璋一眼,嘴上虽埋怨,却已开始为他按摩腰部,并命人准备驴宝作为夜宵补养。
只耗不补可不成!
这一举动让朱元璋心中一阵感动。
还是姐妹贴心!
还是姐妹了解自己啊!
“妹子,你最好了!还是你最懂我!”
马皇后听罢朱元璋的话,瞪了他一眼,懒得理会。
片刻之后,两人聊起倭国的话题。
朱元璋把自己从韩成处听来的消息告诉了马皇后。
马皇后也被韩成描述的倭国丰富的矿产震撼。
听说市舶司在元朝时能赚这么多钱,她同样感到惊讶和失落。
得知徐达和徐妙云寿命都不长,她心中满是忧虑。
当知道后世的自己被传得面目全非时,一向温和的马皇后也气得呼吸急促。
恨不得找人算账!
这些人太不像话了!
怎么可以随意胡编!
然而,当朱元璋说起他自己在后世也被诽谤时,她并没有特别激动。
等听到朱元璋因为这些谣言强硬下令禁止女子缠足后,她既感动又觉得啼笑皆非。
“重八,不必如此。”
她轻声劝阻。
“妹子,这件事你别管,必须这么做!
咱们看看以后还有谁敢笑话你的大脚!”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
马皇后也就不再多言此事。
次日,朱元璋听闻永乐年间郑和七次远航之事,既佩服永乐帝的胆识,又隐约感到一丝不安。马皇后亦有同感。
“郭兴,明**见到韩成时,替我问问,这永乐大帝究竟是谁?总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不像允炆的样子。”
坤宁宫内,马皇后向朱元璋道出心中疑惑。
朱元璋闻言稍显惊讶。
“夫人,此事你莫要多虑。
永乐大帝必是允炆无疑。
允炆那孩子我也见过,很是乖巧。
再说,皇位传承一向讲究长幼有序。
虽他过去为庶出,但其母后来成为太子妃,他也随之成了嫡子。
如今标儿的后代里,允炆年纪最长。
这般情形下,定是允炆继承皇位。
为了允炆顺利登基,我自会妥善安排。
留给他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明江山。”
有我为他铺垫好的种种布局,遗留下的众多资产,只要不是蠢材,别说有所作为,安稳地守住江山都绰绰有余。
况且,允炆这孩子年纪尚幼,登基时即便到了二十多岁,活到六十岁,也能做三十多年的皇帝。
我若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加起来便已将近七十年。
我听很多人说起历史,从中悟出不少道理。
越往前的**,手中的权力越大,想要施行政令也相对容易。
而到了后来的皇帝,就越发受到制约。
不仅要遵循历代祖宗留下的规矩,还要在复杂的势力中寻求平衡,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很难有所建树。
我大明传到允炆手里已有六十多年,大致已经进入这样的阶段。
加上我的海禁政策,后面的皇帝要想完成下西洋这样的壮举,确实不易。
所以,无需多虑,便可明白永乐大帝必定是允炆无疑。”
朱元璋说完这番话后,不禁露出几分自得之色,认为自己说得头头是道。
十有**便是事实。
朱元璋向来如此自信。
马皇后瞥了他一眼,思索片刻后说道:“重八,你说得很对,想法也很不错。”
我也盼着允炆这小子,就是永乐皇帝,能有这般作为。
只是啊,自从从韩成那儿听到更多消息,了解了未来的种种,我的心就乱得不行。
从韩成描述的未来里,我发现了个东西,这东西叫世事难料。
许多事的发展,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若是一切按我们预想的走,标儿也不至于英年早逝,大明在他手里也会更加昌盛。
你立下的那些规矩,也会安稳地延续下去,大明怎么也该千秋万代才对。
可实际上,大明只撑了两百多年就完了。
你精心策划的那些政策,到最后好多都走了样……
马皇后的话让朱元璋一下子没了底气。想起最近从韩成那儿得知的一连串糟心事,朱元璋的好兴致全没了。
“妹子说得对,是我们太大意了,没想这么多。
现在听了你这话,我觉得还是去找韩成问清楚些好。
心里也能踏实点!”
“走,我们现在就去找他!”
朱元璋行动力很强,或者说是一句话就冲。马皇后不说时,他还觉不出来什么。
此时此刻,马皇后的话如**般扎在朱元璋心头,令他坐立不安,恨不得马上揭开谜底。
马皇后轻轻握住他的手臂,“都这么晚了,你还打算去?就不能让他安静地睡会儿吗?你也累成这样了,怎么不多休息一下?你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朱重八了!岁月不饶人啊!改天再说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