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的这份恩情又有何意义?那菩提子更是毫无吸引力。
林扬摇摇头。
再看第二个选项,把老子的行踪透露给通天,这实际上是让通天去救多宝,但多宝可是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啊。
没有了多宝,谁来建立大乘佛教?谁来成为如来佛祖?
林扬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摇头否决。
虽然这样做有些对不起通天,但他很快就释怀了。
如果真的要救多宝,他早就该动手了,何须等到今日?
再说,做佛祖又有什么不好?
万仙阵那一战,虽然截教最终获胜,但中间还是被接引、准提趁机掳走不少人。
这也奠定了佛教下一纪元兴盛的基础。
所以再多一个多宝,也无足轻重。
“系统,我选三。”
林扬想清楚后,毫不犹豫地对系统说道。
还有什么比白得更惬意的呢?又一块法则碎片入手。
而且还是命运法则的碎片。
加上这一块,他已经集齐了五块命运法则碎片。
这意味着,当他炼化完这块碎片后,他对命运法则的理解将达到一半的高度。
随着林扬的选择,奖励随即发放,他心神微动,命运法则碎片便出现在眼前。
林扬将那物一口吞入腹中,随即着手炼化。
渐渐地,在他的周身,一股股神秘莫测的法则之力徐徐弥漫开来。
——
话说太上老君欲让分身李耳离开函谷关,前往西方传佛法,分流那佛教的气运。
彼时,李耳正从大商的国都洛邑出发,环视四周,却发现城外一片荒凉景象。
断壁残垣间,井栏破败,田地杂乱,枯草随风摇曳,田野空旷无人耕作,而官道上却战马奔腾不止。
看着这般情景,李耳忍不住叹息,心想即便大商在封神之战中胜出,延续了部分运势,但终究难逃衰亡的命运,这一次恐怕已临近终点。
李耳一路西行,历经数月,终至函谷关附近。
遥望函谷关,两侧高山连绵,大河汹涌,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其中。
自从大商迁都洛邑后,函谷关便是军事要冲,它控制着崤函咽喉之地,西接衡岭,东邻绝涧,南靠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通道狭窄,素有“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同驰”
之说。
因其地形深邃且形似函管,故称函谷关。
李耳骑青牛前来,刚至关口,函谷关的大门豁然敞开,一位商朝大夫率众而出,仪表堂堂,遥遥对他行礼。
李耳略感诧异,心生感应,已然明白此人与自己缘分匪浅。
这位大夫正是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他自小酷爱研读古籍,精通历法,擅长观天象,通晓占星望气之术。
就在李耳到达之前,尹喜夜观天象,见东方紫气汇聚,绵延万里,状若飞龙,自东向西滚滚而来。
他早已料定是圣人出世,于是沐浴更衣、焚香净室,并让人修整道路,恭候圣人驾临。
这便是今日之事的缘由。
尹喜邀请李耳进入函谷关内居住,当晚便请教于他。
他询问李耳,当下大商礼制崩塌,天下诸侯割据称雄,互相争斗,目无王权,像他这样的官员又该如何自处。
李耳答曰:应无为而治,内外兼修,即便是诸侯治理国家亦如此。
“平时无事,一旦有事,则不足以统御天下。”
因此,“我不妄为,百姓自然归化;我清静无为,百姓自然端正;我不多事,百姓自然富裕;我无所欲求,百姓自然淳朴”
李耳所言,意在施行无声的教化,让百姓自行觉悟。
尹喜听后虽有所悟,却仍不禁叹息,深知此法难以施行。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怎会有这般理想之法?无为而治,能做到的恐怕也只有这位圣人了。
正说着,李耳心中忽有所感,抬头看去,只见一人影如幻似真的显现。
那人来到近前坐下,这不是林扬还能是谁?
李耳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见过道友。”
多宝也忙上前拜见。
尹喜虽不认识林扬,但见李耳如此恭敬,便知对方必是超凡人物,当下也赶紧叩拜。
原来林扬只是分身在此,本尊还在不死火山中锤炼法则碎片。
今日于梦中得道,见李耳侃侃而谈,便忍不住现身相见。
李耳行礼毕,林扬也略一回礼,并对多宝和尹喜颔首示意。
待众人安定下来,林扬才开口说道:“听闻道友在此讲道,心中有所触动,故而来与道友探讨一番,不知意下如何?”
李耳忙答:“荣幸之至!”
于是林扬继续说道:“刚才听道友讲述无为而治的道理,不靠言语教导,只是可惜世人愚钝,怎能行此大道?”
李耳点头称是:“确实如此,还望道兄赐教。”
尹喜也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林扬。
林扬笑了笑:“我对治理天下并无见解,但我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
“天地孕育万物以养万民,又定生死以维持秩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