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成功不必在我

作品: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作者:姜禾|分类:古言|更新:2025-05-02 01:46:59|字数:8058字

有大人相助,学生定能顺利登上桂榜。”

李教谕趁机说道,“大人,沈淮是县学成绩最为优异的学生,在下与诸位教授、直讲都十分看好他,也希望他在下届乡试中榜上有名,为青萍争光。

只是县学资源贫瘠,我等又能力有限,兢兢业业数十载,也没能给朝廷培育少人栋梁之才,实在惭愧啊。”

说到这里,教谕和一众教授、直讲面露愧色。

“大人,您从京城而来,又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郎,无论是学识还是眼界,都远远超出我等,恳请您为青萍的学生们,指条明路。”

谢知县面色不变,心里却暗骂一句老狐狸。

“那便把前五的学生叫过来吧,本官倒要看看,他们到底什么水平。”

教谕面色一喜,赶紧让人去叫前五名。

这期间,知县也没闲着。

他问沈淮道,“平日里,可有帮家里干农活?”

“回大人,学生自四岁起,便学会喂鸡、洗菜,像砍柴、喂猪、下田插秧、除草这些,对学生而言稀疏平常。

放田假和岁假之时,学生经常跟随祖父去深山打猎,补贴家中。

祖父如今上了年纪,进山的次数少了,反倒是父亲,去的比较多。”

“哦?”知县来了兴趣,“都猎到了什么稀罕之物啊?”

沈淮却说,“大人,京城有黄麂么?”

“黄麂?”知县摇了一下团扇,“这玩意胆小,在京城可不多见,你们常猎到此物?”

“大人英明。”沈淮赞道,“我们万秀村群山环绕,深山中常有黄麂出没,只要探寻到黄麂的活动范围,设计陷阱,便有很大可能抓到黄麂。

不过黄麂胆小,一有风吹草动便躲起来,所以我们家一年下来,最多能猎到两只这样,倒是野兔,经常猎到。”

“一只野兔大概能换多少银钱?”知县又问。

“这个要看野兔的大小和毛色,若是同等重量下,毛色越纯价格便越高,像三四斤的白毛兔,能卖到五十文,若是杂毛兔便只能卖个四十文,甚至更少。”

说到这里,沈淮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兔子一窝通常有五六只,若是发现一窝,就能赚个两三百文,差不多够给学生买一刀纸了。”

谢知县觉得沈淮挺真实的,笑道,“怪不得你经常进山呢。”

说罢,偏头对旁边的侍卫道,“将我们从京城带来的沁烟纸,匀出来一份,送给沈秀才。”

沁烟纸是京城名纸。

此纸不仅工艺复杂,润墨性好,还能抗老化防虫蛀,并且纹理自然,深受文人追捧。

据说,在沁烟纸上作画,可经百年,纸色如新。

而且产量稀少,只流通于高门世家。

沈淮满脸欣喜,“多谢大人。”

旁边的教谕和教授们眼馋了,恨不得也开口问要几张。

这时,成绩排前五的学生来了。

看到顾舟也在其中,沈淮便知道教谕是按照去年岁考的排名叫人。

除了顾舟,其他三人都是甲班的,沈淮很熟悉。

“学生见过知县大人、教谕,见过诸位教授、直讲。”四人齐齐行礼。

“不必多礼,坐。”知县指着沈淮旁边的位置。

几人早就看到沈淮了,当场脑补了很多。

尤其是顾舟,心情十分复杂。

箭术比试,沈淮无疑成为县学的焦点,众多学子对他的箭术崇拜不已。

便是苏郁白,都被掩盖锋芒。

不过,此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几人依次坐好,等待知县和教谕的问话。

“今日谢大人莅临县学,观看了精彩的箭术比试,便也想看看大家的学问。”李教谕开口,“你们都是县学的佼佼者,对接下来的交流,可有信心?”

顾舟看了沈淮一眼,率先出声,“教谕放心,学生定会全力以赴,不负县学栽培。”

“好!”教谕叫了声好,视线扫过其他人,“你们呢?”

沈淮拱手,“学生定当尽力,不坠县学盛名。”

其余两人也跟着说,“学生有信心。”

教谕见状,视线投到旁边的知县,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知县扫了一眼坐下的五人,手中的团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掌心,许久才缓缓开口,“那本官便先问问你们,若将一坛美酒倾入江河,如何取回?”

沈淮下意识的看向谢知县。

谢知县也看着他,仅一眼,便将视线抽回。

教谕和教授们见知县问了同一个问题,不禁面面相觑。

而在座的五名学生,除了沈淮,其余四人皆神情各异。

顾舟起初觉得知县这个问题,简直无稽之谈,可是想想,堂堂知县不可能问这么没深度的问题。

其他人的想法,跟顾舟差不多。

他们绞尽脑汁,都觉得酒水倒入江中,不可能取得回来。

此时,他们陷入了常规思维之中,跳不出问题本身。

一盏茶功夫之后,知县指着顾舟道,“你先来。”

顾舟没想到自己这么倒霉,居然是第一个回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方便以后阅读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第191章 成功不必在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第191章 成功不必在我并对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