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静暖拉过一只小凳坐下。
“怕过。但与其藏着掖着,不如趁热打铁,把它做大。”
“做大?”
“对。”
“这世道,谁手里握着粮,谁就握着命,可若人人都能自己种出粮,那命就不在别人手里了。”
韩又青微微皱眉,似懂非懂。
“现在百姓买不起米,抢不起粮,但他们能种,种子便宜,哪怕只种出几颗嫩苗,也胜过去抢。”
“咱们有好种子,就能教他们,教得越多,影响越大,咱们的名声、买卖都会水涨船高。”
“而且……你觉得这天下这么多人,只靠娘一个摊子,能喂得起吗?”
韩又青怔住,眼神渐渐变了。
“您是……想把这门生意,做成人人都能做的?”
“对。”
“做成生意,也做成人情。”
他若有所思。
韩又青沉默半晌,缓缓开口。
“我明白了。”
一旁的韩盼盼托着腮。
“娘真是个心善的人。”
孟静暖轻笑。
“不善,我只是不想昧了自己的良心罢了。”
韩又青听到此话,对眼前的后娘更加刮目相看了。
午后的阳关暖暖的。
孟静暖没歇,将韩又青和盼盼唤了出来。
“换上旧衣裳。”
她一边卷起自己的袖子,一边叮嘱道:“今天我们要把后院的地种上,早种早收。”
韩又青照着话去换了衣裳。
他虽瘦,但干活的时候一点不含糊。
盼盼小脸通红。
孟静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种子包。
她分类倒在一张干净的布上。
粟米、青菜、红萝卜、豆子。
都是她从空间里筛出来的好种。
“我们一块块来。”
她蹲下身,将地头的草根拨干净。
“又青,你来打垄,先打一排直线的坑,别挖得太深。”
韩又青二话不说就拿起锄头下地。
他一锄一锄地挖着,动作稳当。
“不错。”
她看了一眼,随手拿起一把粟米种,递给盼盼。
“你来撒种,每个坑放两三颗,要撒在正中间,可别撒到沟外去。”
盼盼立马蹲下身。
她小手攥着种子,小心翼翼地一粒粒丢进去。
“娘,这样行不行?”
“行,记住动作稳点。”
孟静暖拿着水壶跟在她身后。
等种子撒好就立即用土盖上,然后浇上水。
“这粟米要七日出苗,菜籽三日就能见绿,豆子得半个月。”
“前几日最要紧。”
韩又青蹲在另一边,又接着翻起第二垄地。
一整块地被分成三块。
前面两块种了粟米和青菜,后面那一小块则留给盼盼自己种豆子。
她小心地撒着豆子。
等到所有种子都弄好,天色也不早了。
“娘,可算是弄完了,累死我了!”
韩又青放下锄头,喘着粗气。
“这才哪到哪?好了,去歇着吧。”
孟静暖无奈的笑笑,然后带着他们回到了屋内。
傍晚时分。
孟静暖招呼正在洗手的盼盼。
“歇会儿,来,娘教你识字了。”
盼盼一听,小跑着过来.
孟静暖把医书铺开.
《百草图录》里每页都有一味药草配着图和文字注解。
她指着第一页上画着的一株蒲公英。
“来,盼盼,这个字念蒲。”
盼盼嘴里慢慢念起来。
“蒲……公英!”
“对。”
“这是种常见的药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盼盼似懂非懂。
她翻到下一页。
“这是白芷。”
盼盼一板一眼地跟着念。
“娘,白芷的作用是……”
“白芷能祛风解表,记住它长什么样,将来才能区分的出来。”
盼盼越听越认真。
嘴里还小声念叨起来。
“白芷,蒲公英,黄芪……”
暮色渐起,落日斜照。
孟静暖教完盼盼识字,正要收起书本,就听见院门被推开。
“爹爹回来了!”
韩千易第一个冲出去。
韩廷烨走进来,手中还拎着个小布袋。
另一只手提着一条鲜活的大鱼。
“今日巡完街口,有人从河沟里捞上来几条鱼,我挑了条好的。”
韩廷烨将手里的鱼晃了晃。
“打算露一手,今晚吃鱼。”
盼盼闻言也蹦跳着跑过来。
韩廷烨取出三串糖葫芦。
“糖葫芦!”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韩盼盼的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
“爹爹最好啦!”
韩又青接过自己的那一串,递给孟静暖。
“娘,你也尝一口。”
孟静暖接过,轻咬了一口。
酸甜脆口,味道极好。
她抬眼望了韩廷烨一眼。
“你倒是挺会买的。”
“难得今儿闲。”
“刀在哪儿?我来动手。”
不一会儿,厨房内就传来剁鱼的声音。
韩廷烨挽起袖子,熟练地将鱼去鳞、去腮、去内脏,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